瘢痕疙瘩
A+醫(yī)學百科 >> 瘢痕疙瘩 |
瘢痕疙瘩(keloid)是皮膚損傷愈合過程中,膠原合成代謝機能失去正常的約束控制,持續(xù)處于亢進狀態(tài),以致膠原纖維過度增生的結果,又稱為結締組織增生癥,在中醫(yī)上稱為蟹足腫或巨痕癥,它表現為隆出正常皮膚,形狀不一,色紅質硬的良性腫塊。
目錄 |
疾病概述
瘢痕疙瘩大體可分為原發(fā)型和繼發(fā)型兩大類。原發(fā)型疤(瘢)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后,初起小紅點伴癢,逐漸由小到大,由軟變硬,色紅或暗紅,有索條狀、蝴蝶狀、圓形、不規(guī)則形等。繼發(fā)型疤(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疤痕疙瘩,又分為:痤瘡性疤痕疙瘩和疤痕癌。多因燒燙傷、創(chuàng)傷、痤瘡、感染化膿或因采用手術、激光、冷凍、植皮、激素藥物封閉后都會引起受損組織過度增生和皮下組織破壞變性,凸出皮膚 ,色紅或暗紅伴癢或刺痛,部分有明顯向外延伸的毛細血管,飲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后癥狀有加重傾向。
系統(tǒng)而詳細的全身體格檢查,應特別注意有無皮膚粘膜病損(尤其外陰部),有無淋巴結腫大,角膜
有無損害,瞳孔是否正常,鼻中隔及上腭有否穿孔,牙齒有無畸形,鎖骨及脛骨骨膜有無增厚。心臟及主動脈有無損害,脈壓有無異常。肝脾是否腫大,神經系統(tǒng)及精神狀態(tài)是否正常。
有無不潔性交史、嫖娼史、配偶感染史或醫(yī)源性污染,有無初瘡(硬下疳),有無二期癥狀如皮疹、骨骼或粘膜癥狀,以及病情發(fā)展如何,既往檢查、治療經過,用藥名稱、數量,治療是否規(guī)則,有無不良反應,家屬有無受染。詢問生母及配偶的妊娠、生產史。注意患者有無其他性病史,有無可能引起血清反應生物性假陽性的情況(例如瘧疾、黑熱病、斑疹傷寒、回歸熱或其他熱性病及紅斑狼瘡等)?! ?/p>
癥狀體征
肥大性瘢痕要在皮膚受到創(chuàng)傷后3~4周內發(fā)生。此時瘢痕隆起增厚,形成一境界清楚的斑塊,淡紅或紅色,有細小毛細血管擴張。以后可持續(xù)或間斷生長數月至數年,形成不規(guī)則外觀,有時如蟹足狀。更常見的是生長數月后即停止發(fā)展,潮紅消退。而瘢痕疙瘩常無此種病史,通常發(fā)生于上胸或胸骨前區(qū)。
在早期,肥大性瘢痕與瘢痕疙瘩無法區(qū)別。2~3月后皮損的進一步表現即可說明其今后的病程。瘢痕疙瘩容易受激惹而且過度敏感,甚至衣服壓迫即可造成疼痛。其表面變得光亮而圓。其損害范圍超過原來創(chuàng)傷的區(qū)域。如果這些表現進一步發(fā)展,診斷即可確定。如果沒有這些表現,則仍有自然退變的可能,此時寧可診斷為肥大性瘢痕。有些病例的診斷,則仍需以后的病程觀察,才能確定。有創(chuàng)傷及其它炎癥病史
時對診斷有利而且簡單。而瘢痕疙瘩則無此病史,而且有其好發(fā)部位。有時肥大性瘢痕要與瘢痕性結節(jié)病區(qū)別,此時則需活檢,結節(jié)病可見上皮樣細胞聚集而成的結節(jié)?! ?/p>
疤痕疙瘩的特點
1、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異性身體素質因素,這種因素有時還表現出遺傳的特點。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與皮膚損傷的輕重程度無明顯關系,甚至輕微外傷,如蚊蟲叮咬,預防接種等針刺傷都可形成瘢痕疙瘩。
2、種族差異:據統(tǒng)計分析,深膚色較淺膚色人種的瘢痕疙瘩發(fā)生率高6-9倍.可能與促黑素細胞激素的異常代謝有關。
3、顯著的好發(fā)部位:常見于胸骨炳,肩三角肌部,耳廓,下頜,上背部。
4、病變漫長,長勢多年不衰,隨病變進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漸向四周正常皮膚浸潤擴大。
5、單純施行手術切除縫合治療后,極易復發(fā),且增生力愈強,較原有瘢痕面積更為增大,增長速率也愈快.故不能隨意手術切除?! ?/p>
病理生理
病變主要在真皮,無包膜,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肥大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在組織學上僅是程度不同。在早期不能區(qū)別,常在血管周圍有細小的膠原纖維增生形成結節(jié)狀,成纖維細胞較多,膠原纖維錯綜排列,大都未成熟。以后這些纖維增多而且透明樣變,而血管即漸減少。
病變處缺少彈性纖維。瘢痕疙瘩病變中,尤其在損害繼續(xù)長大時,可見幼稚成纖維細胞增生,同時腫脹的透明變性的纖維很明顯而且有豐富的粘液基質。而肥大性瘢痕在退變期,其纖維束融合皺縮,而且出現彈性纖維。避免手術切除。必須手術治療者,則手術后合并放射治療或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制劑。音頻電療,可部分或完全消除癢、痛,瘢痕不同程度變平、縮小等,功能障礙也可有不同程度恢復,此病治療不當常復發(fā),部分可發(fā)生鱗癌。
早期在毛囊周圍組織中有中性粒細胞浸潤,但也含有淋巴樣細胞、組織細胞和漿細胞,進一步發(fā)展為毛囊周圍膿腫。較陳舊性損害顯示慢性肉芽組織,除了淋巴樣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外,并含有多數漿細胞。在毛囊殘余處周圍往往還有很多異物巨細胞,在巨細胞附有角蛋白顆粒。愈合時,可出現許多粗大的硬化性膠原束。在頸后發(fā)緣處或頭后部出現散在性針頭大毛囊性丘疹和膿皰,互相融合,漸形成不規(guī)則的瘢痕硬結或硬塊,有些地方有小的凹陷,可見有束狀頭發(fā)穿出,膿液很少。自覺有輕度癢感。一般無全身癥狀,病程極為緩慢,??蛇w延數年或十年久。
診斷檢查
2.血、尿常規(guī)檢查。
3.早期梅毒有皮膚粘膜損害者,可作梅毒螺旋體暗視野顯微鏡檢查。
4.應作梅毒血清試驗。初篩試驗包括快速血漿反應素環(huán)狀卡片試驗(RPR)或血清不加熱反應素玻片試驗(USR)。證實試驗包括熒光螺旋體抗體血清吸附試驗(FTA—ABS)、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TPHA)。
5.晚期梅毒應作腦脊液檢查,包括細胞計數、總蛋白量測定、性病研究實驗室玻片試驗(VDRL試驗)。
6.必要時作皮膚活體組織檢查。
(1)在早期,肥大性瘢痕與瘢痕疙瘩是無法區(qū)別的。2~3月后皮損的進一步表現,才能說明其今后的病程。
(2)瘢痕疙瘩容易受激惹,而且過度敏感,甚至衣服壓迫也能造成疼痛。其表面光亮而圓,其損害范圍超過原來創(chuàng)傷的區(qū)域。
(3)肥大性瘢痕的損害范圍不會超過原來創(chuàng)傷的區(qū)域,多在生長數月后停止發(fā)展,潮紅消退,呈自然退變狀態(tài)。肥大性瘢痕可在皮膚受到創(chuàng)傷后3~4周內發(fā)生,瘢痕隆起增厚,形成境界清楚的斑塊,因有細小毛細血管的擴張,故呈淡紅或紅色。對于瘢疤體質的人,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術,對于瘢疤疙瘩也不要隨意手術切除,以免手術后愈合瘢痕更大。
治療方案
1.診斷明確后,應立即正規(guī)、足量治療。
2.治療藥物首選青霉素。對青霉素過敏者,改用四環(huán)素或紅霉素,孕婦和8歲以下患兒不用四環(huán)素。注意避免藥物治療的吉—赫反應。
(1)早期梅毒(一期、二期及早期潛伏性梅毒):①芐星青霉素肌注,240萬U/周,2-3周;②普魯卡因青霉素肌注,80萬U/d,10~15d;③青霉素過敏者:四環(huán)素或紅霉素口服0.5g,4/d,共15d。
(2)晚期梅毒(二期復發(fā)、三期及晚期潛伏梅毒):①芐星青霉素肌注,240萬U/周,3周;②普魯卡因青霉素肌注,80萬U/d,共20d;③青霉素過敏者:四環(huán)素或紅霉素口服0.5g,4/d,共30d。
(3)心血管梅毒時,如有心衰首先治療心衰,待心功能代償后,再開始治療(最好住院治療;治療前3d應口服強的松10mg,2/d,連續(xù)3d)。①水劑青霉素G肌注,首日10萬U,1/d;次日10萬U,2/d;第3d20萬U,2/d;自第4天起以普魯卡因青霉素肌注,80萬U/d,15d為一療程。兩療程間休息2周;②青霉素過敏者:四環(huán)素口服0.5g,4/d,共30d。
(4)神經梅毒可用①水劑青霉素G靜滴,1200萬U/d(每4h 200萬U),共14d;②普魯卡因青霉素肌注,120萬U/d,并服丙磺舒0.5/次,4/d,10~14d。必要時再肌注芐星青霉素240萬U/周,3周;③青霉素過敏者:四環(huán)素口服0.5g,4/d,30d。
(5)早期先天梅毒,腦脊液異常者,用水劑青霉素G或普魯卡因青霉素肌注,每天5萬U/kg,共10d。腦脊液正常者,用芐星青霉素5萬U/kg,一次肌注。晚期先天梅毒:普魯卡因青霉素肌注,每日5萬U/kg,共10d。(不超過成人總量)。青霉素過敏者可紅霉素口服,每日~12.5mg/kg,分4次服,共30d。
3.對密切接觸者及家屬進行檢查治療?! ?/p>
日常護理
1.按皮膚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
2.初期及二期患者應予接觸隔離。
3.心血管梅毒、神經梅毒、孕婦或小兒患者應參照各??谱o理。
4、平時盡量減少對患處的機械、化學、熱力的刺激;
5、內衣最好穿純棉制品;
6、盡量避免反復牽拉、磨擦、潰破、感染的發(fā)生。
治愈標準及隨訪
梅毒患者經正規(guī)治療后,復查血清學試驗并進行隨訪。一般每半年復查1次,2年后可每年復查1次,共隨訪5年。經隨訪觀察,癥狀完全消失,非特異性血清反應轉為陰性,腦脊液檢查正常,認為治愈;癥狀消失無復發(fā),非特異性血清反應固定或滴度下降,腦脊液檢查正常,認為臨床治愈?! ?/p>
防治并發(fā)癥
激素藥物注射治療瘢痕疙瘩常發(fā)生以下并發(fā)癥,并加以防治:
(1)局部組織萎縮:注射時應嚴格掌握層次,只能將藥液注入到瘢痕疙瘩實體中,當將藥液注入到瘢痕實體中時,瘢痕會明顯膨隆呈蒼白色,表面呈橘皮樣外觀。當藥液開始向周圍組織浸潤時應及時停止加壓,拔出針頭。拔針時應先將注射器減壓,否則易使藥液噴于體外。
(2)局部皮膚色素沉著或脫失:避免藥物浸潤到正常組織中,對瘢痕部位的色素異??墒中g切除。
(3)病灶周圍毛細血管擴張:預防方法是注射時準確掌握藥物的浸潤范圍,勿侵犯正常皮膚,此外,注射藥物后配合硅膠膜外貼密封瘢痕及周圍組織可防止毛細血管增生,并能使已擴張的血管逐漸閉合。
(4)生理機能失調:此時應及時停藥。激素類藥物的這類副作用是可逆的,一般停藥后1-2個月內月經會完全恢復正常,個別患者需到婦科對癥處理。在停藥期間應改用非激素類藥物繼續(xù)注射。國內劉文閣曾經報道采用抗組胺藥苯海拉明為主藥代替曲安縮松治療瘢痕疙瘩療效顯著,且副作用甚小。對于不適于注射激素類藥物的6歲以下兒童和月經紊亂或正處于哺乳、妊娠期的女性患者尤為適用。
(5)局部組織壞死:單次注射劑量不應超過80噸,而且濃度也不宜過大,曲安萘德與2%利多卡因之比以1:1-3為宜。
(6)皮損擴大:目前尚無有效防治方法。
(7)皮下藥物顆粒沉積鈣化灶形成:若注射的層次過淺,隨著瘢痕的萎縮變薄會逐漸暴露出來而形成條索狀或點狀的白色鈣化灶,影響局部美觀,此鈣化灶會通過身體的排異反應逐漸清除,也可通過手術方式剔除。
(8)過敏反應:普魯卡因有致敏性,可改用利多卡因。并根據過敏程度口服或靜脈應用抗過敏藥。
瘢痕疙瘩的注意事項
瘢痕疙瘩患者的注意事項-瘢痕疙瘩的常識內容
瘢痕疙瘩是一種進行性高度生長的疤痕組織,形態(tài)與增殖性疤痕性相似的良性腫瘤,又稱劇痕癥。中醫(yī)稱"蟹足腫",俗稱"肉疙瘩"。瘢痕疙瘩的病因尚未查明。發(fā)病與全身或局部因素有關,內在因素起主導作用??赡苁怯杉易暹z瘢痕素質、手術、燒傷、蟲咬、局部等因素而引起。有特異素質者只要體表上有任何輕微損傷,疫苗注射或發(fā)生毛囊炎、痤瘡后皆可形成,常見于10-20歲的青少年。該病多發(fā)于胸、肩、頸、背及耳廓等部位。
瘢痕疙瘩的典型癥狀是隆起表面呈瘤狀增生,表面光滑,堅韌而有彈性,皮色紅潤發(fā)亮,有擴張的毛細血管,皮損自邊緣向外伸出,形如蟹足,大小不等,外形各異。質硬如軟骨樣,奇癢難忍,有灼熱感,痛感敏銳,發(fā)展緩慢,持續(xù)增大,很少自行回縮,偶有惡變者。繼發(fā)性者形態(tài)不定,常因攣縮而產生功能障礙或影響面容。
治療期間要配合,瘢痕疙瘩患者的注意事項是犯物發(fā)物要記清,莫吃雞魚牛羊肉,辣椒大蒜和酒精,豬肉可以隨便吃,母豬頭蹄不能用,南瓜橘子和葡萄,吃了痛癢會更重,激光手術不要做,禁忌封閉和冷凍,常吃海帶有好處,以上所述要記清,開始搽藥次數少,適應以后慢慢增,色黃結痂屬正常,切莫燥急用手動,要讓結痂自然落,疙瘩平復去頑癥,只要堅持配合好,保你一生樂無窮。 凡是疤痕疙瘩患者不論正在治療還是未治療均應注意飲食宜忌,因為某些食物能刺激疤痕疙瘩增生得更快,而某些食物(如海帶、海澡)可使之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
參看
|
關于“瘢痕疙瘩”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