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丹參 | 中藥圖典 |
丹參 Dān Shēn |
|
---|---|
別名 | 紅根、大紅袍、血參根、血山根、紅丹參、紫丹參、亦參、木羊乳、逐馬、山參、紫黨參、山紅蘿卜、活血根、靠山紅、紅參、燒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蜜罐頭、朵朵花根、蜂糖罐、郄蟬草、赤參;木羊乳、奔馬草、精選酒壺根 |
功效作用 | 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
英文名 | Danshen Root, Root of Dan-shen |
始載于 | 《神農本草經》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心經、肝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苦 |
丹參 Danshen
目錄 |
基本信息
[出處]《神農本草經》。
【來源】本品為雙子葉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莖。
【功效】活血調經,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yǎng)血安神。
【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
【應用】
用于胸肋脅痛,風濕痹痛,癥瘕結塊,瘡瘍腫痛,跌仆傷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后瘀痛等。治療胸肋疼痛、癥瘕結塊,以及月經不調、經閉經痛具有良效,常與川芎配伍應用。在治療胸腹疼痛屬于氣滯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等藥同用。
用于溫病熱入營血、身發(fā)斑疹、神昏煩躁。常與鮮地黃、水牛角、玄參等藥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蘆。 孕婦慎用。
[不良反應]
1)個別患者會出現胃痛,食欲減少,口咽干燥,惡心嘔吐,與丹參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關。宜停藥,并可口服胃舒平,普魯苯辛等藥,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2)個別晚期血吸蟲肝脾腫大患者,在服用大劑量丹參后會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應停用丹參,并給予止血劑,維生素等。
3)丹參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皮疹,蕁麻疹,有的還伴見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則惡寒,頭暈,惡心嘔吐,煩躁不安,隨即面色蒼白,肢冷汗出,血壓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應立即肌注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過敏藥,同時用中藥生脈散加減調理?! ?/p>
丹參別名
【別名】赤參,山參,紫丹參,紅根,紅暖藥,紫黨參,紅參,血參,血參根,血丹參,紅丹參,赤丹參,血生根,血山根,木羊乳,連馬,山紅蘿卜,活血根,靠山紅,燒酒壺根,野蘇子根,山蘇子根,大紅袍,蜜罐頭,蜂糖罐,朵朵花根,卻蟬草根,奔馬草根,長鼠尾草根,水羊草根。
【商品名】丹參。以根條粗壯,干燥、色紫紅、無蘆頭及須根者為佳。
【處方名】丹參,赤參,紫丹參,炒丹參,酒丹參,醋丹參,丹參炭,鱉血丹參等。
處方中寫丹參,赤參、紫丹參均指生丹參。為原藥潤透切片入藥者。
炒丹參為丹參片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略見焦斑,取出攤晾,而后入藥者。
酒丹參又名酒炒丹參。為丹參片用黃酒淋灑,悶透,文火微妙入藥者。增強活血之功。
醋丹參又名醋炒丹參。為丹參片用米醋淋灑,微悶,文火微炒入藥者。增強止痛之功。
丹參炭為丹參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清水滅盡火星。取出晾干,然后入藥者。偏于止血。
鱉血丹參又名鱉血拌丹參。為丹參片用適量鱉血拌勻,晾干后入藥者。偏于養(yǎng)血?! ?/p>
品種考證
丹參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后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吳普本草》載:“莖華小,方如茬(即白蘇),有毛,根赤,四月紫,三月五月采根,陰干?!薄侗静輬D經》稱:“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干方棱,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余,一苗數根。”《本草綱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本C合諸家本草所述,主要形態(tài)特征均與現在所用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完全相同。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紅色。莖高40—80厘米,有長柔毛。葉常為單數羽狀復葉;小葉1—3對,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兩面有毛。輪傘花序6至多花,組成頂生或腋生假總狀花序,密生腺毛或長柔毛;苞片披針形,花萼紫色,有11條脈紋,長約11毫米,外有腺毛, 2唇形,上唇闊三角形,頂端有。3個聚合小尖頭,下唇有2齒,三角形或近半圓形;花冠藍紫色,長2-2.7厘米,筒內有毛環(huán),上唇鐮刀形,下唇短于上唇, 3裂,中間裂片最大;雄蕊著生下唇基部。小堅果黑色,橢圓形?;ㄆ?-6月;果期7—8月?! ?/p>
化學研究
丹參 根主含脂溶性的二萜類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還含黃酮類,三萜類,甾醇等其他成分。脂溶性成分中,屬醌、酮型結構的有: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ⅡB[1,2]、Ⅴ、Ⅵ[2],隱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1],異丹參酮(isotanshinone)Ⅰ、Ⅱ[3]、ⅡB[4],異隱丹參酮(isocryptotanshi-none)[3],羥基丹參酮(hydroxytanshinone)ⅡA,丹參酸甲酸(methyl tanshinonate)[1],丹參新醌(dan-shexinkum)A、B、C[1]、D[6],二氫異丹參酮(dihydroi-sotanshinone)Ⅰ[7],新隱丹參酮(neocryptotanshinone)[4],去羥新隱丹參酮(deoxyneocryptotanshinone)[8],代號為Ro-090680的2-異丙基-8-甲基菲-3,4-二酮(2-isopropyl-8-methylphenanthrene-3,4-dione)[9],去甲丹參酮(nortanshinone),丹參二醇(tanshindiol)A、B、C[10],丹參新酮(miltirone)[11],1-氫丹參新酮(1-dehy-dromiltirone),1-氫丹參酮(1-dehydrotanshinone)ⅡA[12],1-氫代異隱丹參酮(1-detoisocryptotanshinone)[13],3α-羥基丹參酮(3α-hy-droxytanshinone)ⅡA[10],1,2-二氫丹參醌(1,2-dihydrotan-shinqiunone)[14],醛基丹參酮(formyltanshinenone),亞甲二氫丹參酮(methylenedihydrotanshinone),7β-羥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7β-hydroxy-8-13-abietadiene-11,12-dione),1,2,5,6-四氫丹參酮(1,2,5,6-teTCMLIBahydrotanshinone)Ⅰ,4-亞甲丹參新酮(4-methylenemiltirone)[15],丹參內酯(tanshinlactone)[17],二氫丹參內酯(dihydrotanshinlactone)[18],丹參螺縮酮內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表丹參螺縮酮內酯(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9],丹參螺縮酮內酯Ⅱ[18],就是丹參隱螺內酯(cryptoac-etalide)[20],鼠尾草酮(miltiodiol)[22]。丹參環(huán)庚三烯酚酮(miltipolone)[23]等;屬其他類型結構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nor-salvioxide)[22],彌羅松酚(ferruginol)[12],鼠尾草酚(salviol)[14],柳杉酚(sugiol)[15]等。水溶性的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參酸(sal-vianic acid)A、B、C,丹參酸A又稱丹參素,其結構為D(+)-β-(3,4-二羥基苯基)乳酸[D(+)-β-(3,4-dihydroxyphenyl)lactic acid],丹參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參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caffeic acid)縮合形成的,就是丹參酚酸B;丹參酸C是2分子丹參素的縮合物[24,25];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D、E、G[26-29];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27],紫草酸單甲酯(monomethyl lithospermater),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 lithospermate),紫草酸乙酯(ethy lithospermate)[30],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B[31],原兒茶醛(protocaterchualdehyde),咖啡酸[27],異阿魏酸(isoferulic acid)[30]等。還含黃苓甙(baicalin)[32],異歐前胡內酯(isomperatorin)[13],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ti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35],5-(3-羥丙基)-7-甲氧基-2-(3-甲氧基-4-羥苯基)-3-苯并呋喃甲醛[5(3-hydroxypropyl)-7-methoxy-2-(3-methoxy-4-hydroxyphe-nyl)-3-benzofurancarbaldehyde][33],替靠皂甙元(tigo-genin)[1],豆甾醇(stigmasterol)[7]等。
根莖中分得丹參酮ⅠⅡA,ⅡB,隱丹參酮,丹參新醌B,二氫丹參酮Ⅰ,亞甲基丹參醌[34]。
從丹參注射液中得丹參酮Ⅰ,隱丹參酮,異阿魏酸,原兒茶酸,琥珀酸(succinic acid),迷迭香酸,丹參酚酸A[35]。
2.甘西鼠尾草 根含丹參酮Ⅰ、ⅡA[36],ⅡB[37],隱丹參酮,羥基丹參酮,丹參酸甲酯[36],紫丹參酯(prgewaqiunone)A、B,亞甲基丹參醌,1,2-二氫丹參酯[38],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紫丹參萜酸(przewanoic acid)A、B[39],丹參新酯B,丹參內酯,去甲丹參酮,二氫丹參酮Ⅰ[40],紫丹參萜醚(przewalskin)[37],紫丹參呋然酸(przewalskenic acid)A[41],紫丹參蒽醌(przewalskinone),1,5-羥基-3-甲基蒽醌(ziganien)[42],β-谷甾醇[36]。
此外,同屬植物①白花丹參根含有:丹參酮Ⅰ、ⅡA,二氫丹參酮Ⅰ,二氫異丹參酮Ⅰ,陷丹參酮,羥基丹參酮ⅡA,亞甲基丹參醌,丹參酸甲酯,丹參醌B,丹參新酮,去甲丹參酮,Ro-099680,1,2,15,16-四氫丹參醌(1,2,15,16-teTCMLIBahydrotanshi-quinone),丹參醛(tanshinaldehyde)[43]。②擬丹參根含二萜化合物:擬丹參醛(tanshinaldehyde)[44],三萜化合物:2α。3β,24-三羥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β,24-terhydroxy urs-12-en-oic acid),2α,3α,24-三羥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α,24-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二羥基烏蘇烯-28-羧酸(2α,3α-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二羥基烏蘇-12-烯-28-羥酸(2α,3β-d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α,19-三羥基烏蘇類羥酸(2α,3α,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2α,3β,19-三閎基烏蘇-12-烯-28-羧酸(2α-3β,19-TCMLIB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3-O-藥理研究
(一)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② 對血管作用 擴張冠脈,增加心肌血流量;擴張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腦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纖溶酶活性;延長出、凝血時間;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內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變學特性(血粘度降低、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 ④ 改善微循環(huán) (二)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作用 ① 促進組織的修復與再生 丹參制劑治療:壞死心肌清除快;纖維母細胞分化、膠原纖維形成較明顯;肉芽形成比較成熟。局部淤血減輕、血液循環(huán)改善,愈合時間縮短。 ② 抑制過度增生 對過度增生的纖維母細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循環(huán)。 (四)抗菌 丹參制劑中含有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對體外的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有抑制作用。 (五)降血脂作用 丹參能使主動脈粥樣斑塊形成面積明顯減少,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丹參可抑制高脂膳食家兔的血脂上升。通過研究發(fā)現丹參素還能抑制細胞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 丹參 (一)概述 別名紫丹參、血參、大紅袍、紅根等。 為唇形科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藥。用途廣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調經、養(yǎng)心除煩等,對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療效很好。對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產四川、山東、浙江等省,現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細長,圓柱形,外皮朱紅色。莖四棱形,上部分枝。葉對生;單數羽狀復葉,小葉3~5片。頂端小葉片較側生葉片大,小葉片卵圓形。輪傘花序項生兼腋生,花唇形,藍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較上唇短。小堅果長圓形,熟時暗棕色或黑色?;ㄆ?~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長特性 丹參喜氣候溫暖濕潤,日照光充足的環(huán)境。較耐寒,怕干旱和積水,土壤要求不嚴格,中性土、微堿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應選擇地勢向陽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松,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塊栽種,前若豆科植物過肥沃地塊不宜種,最適宜果園空間栽植,否則病蟲害多或枝葉瘋長,影響根莖產量。 2.繁殖方法 丹參用種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蘆頭繁殖。 (1)種子繁殖 春3月用種子按行距30~40厘米開溝條播育苗,種子細小,蓋土宜淺,以見不到種子為宜,播后澆水蓋地膜保溫,半月后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長期16個月。 直播:3月份播種,采取條播或穴播,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穴內播種量5~10粒,覆土2~3厘米。條播溝深3~4厘米,覆土2~3厘米(7.5千克/公頃)。如果遇干旱,播前澆透水再播種,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間苗。 (2)分根繁殖 栽種時間一般在當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冬前栽種,冬栽比春栽產量高,隨栽隨挖。 選種:要選一年生的健壯無病蟲的鮮根作種,側根為好,根粗1.5厘米,老根、細根不能作種。栽細者省種,但產量低。粗的產量高,在種時5厘米長節(jié),每節(jié)有2個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響出苗。壯實鮮紅枝條邊掛邊分根,在準備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開穴,深3~5厘米,穴內施肥,將選好的根條切成5~6厘米長的根段,迫切邊栽,大頭朝上,直立穴內,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蓋上2厘米壓實。栽后60天出苗。為使丹參提前出苗,并且增加丹參生長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厘米的溝槽,把剪好根鋪入槽中,約6厘米厚,蓋土6厘米,再放6厘米厚的根段,上蓋12厘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積水,天旱時澆水。第二年~4月剛出,根段上部都長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該法栽植出苗快、齊,不抽薹,不開花,葉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長,產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寬150~200厘米,長短根據苗而定,然后將根段按株行距3厘米*7厘米把種根密植,蓋塑料棚,發(fā)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內澆水灌透,將健壯莖枝剪成17~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蘆頭繁殖 3月份選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莖葉,留長2~2.5厘米的蘆頭作種栽,按行株距30厘米*3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蘆頭向上,覆土蓋住蘆頭為度,澆水,4月中下旬苗出齊。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檢查分根繁殖法因蓋士太厚本出苗的,刨開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 第一次除草結合追肥,雨后進行,每公頃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 天旱時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 (4)摘花 除了留做種用外,其余花蕾全部打掉,否則影響根的產量和質量。 4.病蟲害防治 (1)根腐病 多發(fā)生在高溫多雨季節(jié),根部發(fā)黑腐亂,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選地勢高燥,無積水,輪作。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 (2)葉斑病 主要危害葉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爾多液噴霧葉面,7天1次,連噴2~3次。 (3)蚜蟲 危害葉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殺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霧,7天1次,連打多次。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輪作,播種前半個月每公頃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澆灌。 (5)銀紋夜蛾 夏秋季咬食葉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齡期噴80%敵百蟲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噴1次。 (6)棉鈴蟲 幼蟲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現蕾期噴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殺蟲水劑500倍液。 (7)蠐螬、地老虎 4~5月份發(fā)生,撒毒餌誘殺,在上午10點人工捕捉?;蛴?0%敵百蟲1000~1500倍液,澆灌根部。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當年秋11月收獲,種子繁殖2年收。丹參根脆易折,采挖時要注意曬晾5~6成,將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曬干。每公頃產干貨3000~4500千克,貯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風干燥處。 1.陶弘景:丹參,時人服多眼赤,故應性熱,今云微寒,恐為謬矣。 2.《綱目》:丹參,按《婦人明理論》云,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后,經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滯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窮、芍藥故也。 3.《本草經疏》:丹參,《本經》味苦微寒;陶云性熱無毒,觀其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則似菲寒藥;止煩滿,益氣,及《別錄》養(yǎng)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邪留熱,久服利人,又決非熱藥;當是味苦平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經。心虛則邪氣客之,為煩滿結氣,久則成痼疾;肝虛則熱甚風生,肝家氣血凝滯,則為癥瘕,寒熱積聚;腎虛而寒濕邪客之,則腰脊強,腳痹;入三經而除所苦,則上來諸證自除??嗄苄?,溫能散,故又主腸鳴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氣,養(yǎng)血之驗也。北方產者勝。 4.《本草匯言》:丹參,善治血分,去滯生新,調經順脈之藥也。主男婦吐衄、淋溺、崩血之證,或沖任不和而胎動欠安,或產后失調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滯而百節(jié)攻疼,或經閉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結而寒熱無時,或癥瘕積聚而脹悶痞塞,或疝氣攻沖而止作無常,或腳膝痹痿而痛重難履,或心腹留氣而腸鳴幽幽,或血脈外障而兩目痛赤,故《明理論》以丹參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補血生血,功過歸、地,調血斂血,力堪芍藥,逐瘀生新,性倍芎勞,婦人諸病,不論胎前產后,皆可常用。 5.《本經逢原》:丹參《本經》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止煩滿益氣者,瘀積去而煩滿愈,正氣復也。 6.《本草求真》:丹參,書載能入心包絡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安胎,調經除煩,養(yǎng)神定志,及一切風痹、崩帶、癥瘕、目赤、疝痛、瘡疥腫痛等癥,總皆由其瘀去,以見病無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養(yǎng)神定志也。 7.《重慶堂隨筆》:丹參,降而行血,血熱而滯者宜之,故為調經產后要藥。設經早或無血經停,及血少不能養(yǎng)胎而胎不安,與產后血已暢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說,并以其有參之名而濫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則四物湯原治血分受病之藥,并非補血之方,石頑先生已辨之矣。至補心之說,亦非如枸杞、龍眼,真能補心之虛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動則神不安,丹參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則心得其益矣。凡溫熱之邪,傳入營分者則用之,亦此義也。若邪在氣分而誤用,則反引邪入營,不可不慎。 8.《本草正義》:丹參,《本經》謂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誤,繆仲醇亦疑之,至張石頑乃改作微溫。 9.《本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10.《吳普本草》:治心腹痛。 11.《別錄》:養(yǎng)血,去心腹痼疾結氣,腰脊強,腳痹;除風邢留熱,久服利人。 12.陶弘景:漬酒飲之,療風痹。 13.《藥性論》:治腳弱,疼痹,主中惡;治腹痛,氣作聲音鳴吼。 14.《日華子本草》:養(yǎng)神定志,通利關脈。治冷熱勞,骨節(jié)疼痛,四肢不遂;排膿止痛,生肌長肉;破宿血,補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婦人經脈不勻,血邪心煩;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頭痛,赤眼,熱溫狂悶。 15.《滇南本草》:補心定志,安神寧心。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 16.《綱目》: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 17.《云南中草藥選》:活血散瘀,鎮(zhèn)靜止痛。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痹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18.《本草新編》:丹參,味苦,氣微寒,無毒。入心、脾二經。專調經脈,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惡血,落死胎,安生胎,破積聚癥堅,止血崩帶下。腳痹軟能健,眼赤腫可消。辟精魅鬼祟,養(yǎng)正祛邪,治腸鳴亦效。僅可佐使,非君臣之藥,用之補則補、用之攻乃攻,藥籠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產之前后,大約產前可多加,產后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敗少也?! ?/p>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和根莖。產于江蘇、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凈,曬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參考]含丹參酮、原兒茶醛、原兒茶酸、丹參素、維生素E等。 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功能,調節(jié)心律,并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能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脈粥樣硬化形成;能抑制或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癥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并有抗纖維化作用;能縮短紅細胞及血色素的恢復期,使網織細胞增多,能促進組織的修復,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樞神經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對結核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瘀滯腹痛;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塊或腫瘤;慢性肺心病,支氣管哮喘;血不養(yǎng)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煩失眠。 [用法]一日~15g。煎湯,浸酒,泡茶。 [附方] 1,田七丹參:三七100g,丹參15g。水煎取濃汁,加白糖適量,干燥成顆粒。每次g,溫水溶化飲。亦可將二藥研為細末,每次g,加糖適量,泡茶飲。 源于《全國醫(yī)藥產品大全》。本方用二藥活血化瘀,并降血脂,增加冠脈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2,丹參飲:丹參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參,后下檀香、砂仁煎沸飲。可加適量紅糖調味。 源于《時方歌括》。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氣止痛。用于血瘀氣滯,脘腹疼痛?,F亦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3,丹紅酒:丹參60g,紅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漬。每次飲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調經。用于血瘀經閉,月經不調,痛經。亦用于冠心病心絞痛。 本方以丹參活血化瘀,并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 ?/p>
丹參是一味常用中藥,別名紅根、紫丹參、血參根等,這是因其藥用的根部呈紫紅色之故。此外,民間還有將其稱作“丹心”的,這與流傳的一個感人故事有關。 相傳很久以前,東海岸邊的一個漁村里住著一個叫“阿明”的青年。阿明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因自幼在風浪中長大,練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稱“小蛟龍”。有一年,阿明的母親患了婦科病,經常崩漏下血,請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籌莫展。正當此時,有人說東海中有個無名島,島上生長著一種花開紫藍色、根呈紅色的藥草,以這種藥草的根煎湯內服,就能治愈其母親的病。阿明聽后,喜出望外,便決定去無名島采藥。村里的人聽說后,都為阿明捏著一把汗,因為去無名島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島者十有九死,猶過“鬼門關”。但病不宜遲,阿明救母心切,毅然決定出海上島采藥。 第二天,阿明就駕船出海了。他憑著高超的水性,繞過了一個個暗礁,沖過了一個個激流險灘,終于闖過“鬼門關”、順利登上了無名島。上岸后,他四處尋找那種開著紫藍色花、根是紅色的藥草。每找到一棵,便趕快挖出其根,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漁村后,阿明每日按時侍奉母親服藥,母親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對阿明冒死采藥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說這種藥草凝結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給這種根紅的藥草取名“丹心”。后來在流傳過程中,取其諧音就變成“丹參”了。 故事中所說的“丹參”,始載于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醫(yī)認為,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經、祛淤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等作用,適用于血淤、血熱、血淤兼熱或血熱兼淤所致的各種病證,尤為婦科、內科及外傷科證屬血淤兼熱者所常用。按故事所說,阿明的母親所患的崩漏病證,大概也是血淤兼熱所致,故服用本品收效。當今,該藥又被制成注射劑、滴丸等,用于心腦血管等病的治療,均有較好療效?! ?/p>
丹參煎劑給小鼠腹腔注射43g/kg,48小時l次腹腔注射內未見動物死亡,而64g/kg組10只動物死亡2只。丹參水提醇溶部分,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80.5±3.1g生藥/kg,丹參或復方丹參注射液,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分別為136.7±3.8g/kg和61.5g±5.3g/1g。(以生藥含量計);家兔每日腹腔注射丹參注射液2.4g/kg或復方丹參注射液3g/kg,連續(xù)14日,未見中毒性反應,動物血象、肝腎功能和體重等均無異常改變,實質性臟器除明顯充血外,未見特殊變化。另外,小鼠每日灌胃2%丹參酮混懸溶液0.5ml,連續(xù)14日,大鼠每日灌胃2.5ml,連續(xù)10日,亦未見毒性。 小白鼠腹腔注射半數致死量:丹參注射液36.7±3.8g/kg,復方丹參注射液61.5±5.26g/kg。麻醉動物靜脈注射此二劑達臨床應用量40-80倍亦無毒性反應;每天給家兔靜脈注射臨床用量的20-30倍連續(xù)14天,也未觀察到毒性反應,而且對于血象,肝、腎功能,體重亦無不良影響,實質性臟器除明顯充血外,來見特殊變化。各家論述
食療價值
中藥故事
丹參藥(毒)理學研究
參看
|
關于“丹參”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給丹參條目的留言--111.199.24.150 2017年6月1日 (四) 09:36 (CST) 留言:感謝編者,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