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西鼠尾
A+醫(y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甘西鼠尾 | 中藥圖典 |
甘西鼠尾 Gān Xī Shǔ Wěi |
|
---|---|
別名 | 甘肅丹參、紅秦艽、紫丹參 |
功效作用 | 同丹參。 |
英文名 | Przewalsk Sage Root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
藥味 |
所屬卷:Salvia L.
所屬科:Labiatae
目錄 |
物種名稱
中文名:甘西鼠尾
整體概述
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根粗壯,褐紅色。莖單一或有分枝,密被短柔毛和少數(shù)紅色腺點。葉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頂端銳尖或鈍圓,基部戟形或有時心形,邊緣具不整齊的圓齒,上面被短而平伏的硬毛和紅色腺點,下面密被白色短絨毛和腺點;根出葉柄長6-21厘米,莖生葉柄長1—4厘米,密被短柔毛。輪傘花序有2-4朵花,組成總狀或圓錐狀花序,花序軸被長柔毛和腺毛;苞片卵形或橢圓形,長0.5-1.5厘米,兩面被長柔毛;萼鐘形,長1—1.6厘米,外面密被腺毛和腺點,上唇三角狀半圓形,頂端具小尖頭,下唇稍短,裂齒三角形,萼筒長1—1.3厘米;花冠紫紅色,長3-4厘米,基部成狹筒形,內面有毛環(huán),由此向上逐漸增大直伸萼外,上唇長圓形,長5-8毫米,頂端微凹,下唇長6-8毫米,側裂片半圓形,中裂片扇形或圓卵形,頂端圓;花絲長6.5毫米,藥隔長4.5毫米,上、下臂近等長,2下藥室粘合;花柱略伸出花冠,頂端不等2裂;小堅果倒卵形,長3毫米,灰褐色,無毛?;ㄆ?-8月?! ?/p>
分布及生境
產(chǎn)麗江、中甸、維西、德欽,海拔2200—4300米的山坡、路邊、草坡或灌叢下。我國甘肅西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西藏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根可藥用,麗江用作丹參(S. miltiorrhiza Bge. )的代用品,四川用作秦艽的代用品。
中藥
【中文名】: 丹參—甘西鼠尾
【類 別】: 根類
【英文名】: Przewalsk Sage Root
【來 源】: 為唇形科植物甘西鼠尾 Salviaprzewalskii Maxim.的根。
【采 制】: 同丹參。
【性 味】: 根圓淮形,上粗下細,長10~20cm,直徑1~4cm。表面暗棕紅色,根頭部常由1至數(shù)個根莖合著,根部呈辮狀或扭曲狀,外皮常有部分脫落而顯紅褐色。質松而脆。氣微弱,味微苦。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高達70cm,全株密被柔毛。葉均為單葉,具柄,葉片三角狀或橢圓戟形,稀長圓卵形,長6~12cm,寬3~7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戟形或近心形,邊緣具粗鋸齒,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ㄐ蝽斏蛞干≥唫阌谢?~4朵,組成總狀花序;苞片卵形或橢圓形,兩面被長柔毛,花萼鐘狀,外被腺毛,二唇形;花冠紫紅色,筒部較寬短,平伸,長2~3.5cm,筒內具毛環(huán);花絲扁平。小堅果倒卵圓形,灰竭色,花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長地】: 生于高山的林緣、路邊、溝邊及灌叢下。主產(chǎn)甘肅、云南。
【化學成份】: 含丹參酮Ⅰ、ⅡA、ⅡB,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Ⅰ、丹參酸甲酯、原兒茶醛、紫丹參酸甲、乙、丹參新釀乙、丹參內酯、紫丹參甲素、去甲丹參酮、齊墩果酸等。
【功能主治】: 同丹參。
|
關于“甘西鼠尾”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