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在线观看毛片网站,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 欧美,国产影院在线观看

柴胡散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目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柴胡散

【處方】 石膏、黃芩、甘草、赤芍藥、葛根,各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柴胡(去苗),各半兩。

炮制】 上搗羅為散。

【功效與作用】 治小兒傷寒壯熱,頭痛體疼,口干煩渴。

【用法用量】 三歲小兒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姜少許,蔥白三寸,豉二十粒,同煎至五分,濾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汗出為效,量兒大小加減。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圣惠方》卷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45克(去苗)白術30克 白茯苓22克 甘草22克(炙微赤,銼)五味子30克 干姜22克(炮裂,銼)附子22克(飽裂,去皮,臍)防風22克(去蘆頭)桂心15克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效與作用】 主傷寒陰痙,閉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以水35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210毫升,去津,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十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30克<去蘆頭)赤茯苓30克 羚羊角屑30克 細辛30克 麥門冬30克(去心)決明子30.克 梔子仁30克 子芩30克 車前子30克 石膏12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效與作用】 瀉肝除熱。主肝勞虛熱,兩目赤澀,煩悶宛轉,熱氣壅滯,胸有灼熱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入竹葉14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溫服。

【注意】 服藥期間,忌食炙炸、熱面。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30克(去苗)甘草30克(炙微赤,銼)決明子15克 車前子15克 羚羊角屑15克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效與作用】 主肝黃。證見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干燥,言語謇澀,爪甲青色。

【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30克(去苗)茵陳15克 犀角屑15克 麥門冬30克(去心)鱉甲60克(涂醋,炙微煮,去裙襕)甘草15克(炙微赤,銼)

【制法】 上藥搗篩為散。

【功效與作用】 主勞黃。證見四肢無力,骨節(jié)煩疼,或時吐逆,不能不食,鼻中干燥,身熱疼悶,漸覺羸瘦,寒熱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30克(去苗)半夏15克(湯洗七遍去滑)川大黃22克(銼碎,微炒)枳殼22克(麩炒微黃,去瓤)百合22克 桑根白皮30克(銼)麥門冬60克(去心)赤茯苓30克 秦艽22克(去苗)紫菀22克(洗,去苗、土)黃芩22克 赤芍藥22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銼)鱉甲60克(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知母22克 木通22克(銼)

【制法】 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效與作用】 主婦人骨蒸勞熱、咳嗽,胸膈痰壅,腹脅妨悶,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柴胡散

【處方】 石膏 黃芩 甘草 赤芍藥 葛根各30克 麻黃(去根、節(jié))柴胡(去苗)各15克

【制法】 上藥搗羅為散。

【功效與作用】 解表清熱。主小兒傷寒壯熱,頭痛體疼,口干煩渴。

【用法用量】 三歲兒每服3克,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許,蔥白3寸,豉20粒,同煎至75毫升,濾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汗出為效。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三:柴胡散

【處方】 柴胡45克 赤茯苓 麥門冬各30克 枇杷葉(去毛)人參 橘紅 甘草各15克

【制法】 上藥哎咀。

【功效與作用】 主妊娠心煩,頭目昏重,心胸煩悶,不思飲食或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4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 《婦人大全良方》卷十三

證治準繩.類方》卷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 羌活 防風 赤芍藥 桔梗 荊芥 生地黃 甘草

【功效與作用】 主眼眶濕爛,因風而作。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證治準繩.類方》卷七

瘴瘧指南》卷下:柴胡散

【處方】 柴胡10克(去蘆)半夏4.5克(湯泡)桂心4.5克(去皮)白芍4.5克(炒)炙甘草3克

【制法】 上藥銼碎。

【功效與作用】 主瘴瘧十四日外,寒熱不已,不潮時脈弦數(shù)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7片,大棗1枚,水煎,溫服。寒熱得退,便止此藥。

【摘錄】 《瘴瘧指南》卷下

潔古家珍》:柴胡散

【處方】 柴胡、羌活、防風、生地黃、芍藥、甘草各等分

【功效與作用】 明目,益腎水。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臨臥服之。

【摘錄】 《潔古家珍》

《圣惠》卷四十六:柴胡散

【別名】 柴胡飲柴胡湯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1兩(銼),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檳榔1兩,旋覆花半兩,川黃2兩(銼碎,微炒),桔梗1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肺氣暴熱,大便不通,時時咳嗽,喘息促急。

【用法用量】 柴胡飲(《圣濟總錄》卷四十九)、柴胡湯(《普濟方》卷二十七)。

【摘錄】 《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葛根半兩(銼),赤茯苓半分,麥門冬3分(去心),石膏2兩,葳蕤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玄參3分(去蘆頭),川升麻3分,黃芩半兩,犀角屑1兩,川芒消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因服乳石,至臟腑壅滯,及腳氣欲發(fā),或憎寒壯熱,頭痛心煩,眼目昏悶,頭旋欲吐,不納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三十八: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3分,知母3分,子芩3分,薺苨3分,秦艽2分(去苗),甘草半兩(生,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乳石發(fā)動,四肢疼痛,口干煩渴,起臥不安,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豉100粒,蔥白7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三十八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別名】 柴苓湯

【處方】 柴胡1兩(去苗),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黃芩1兩,赤茯苓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2日,頭痛口苦,雖經發(fā)汗未解。風溫濕熱,小便微熱,腹?jié)M。

【用法用量】 柴苓湯(《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二)。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三十三: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赤芍藥1兩,川升麻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玄參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斑痘瘡入眼,疼痛壯熱,口干煩渴。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淡竹葉14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三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貝母3分(煨微黃),人參3分(去蘆頭),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骨蒸肺痿,咳嗽,寒熱多涕。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散

【處方】 柴胡2兩(去苗),秦艽1兩(去苗),犀角屑3分,知母3分,桔梗3分(去蘆頭),人參3分(去蘆頭),杏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葳蕤3分,生干地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桑根白皮3分(銼),梔子仁半兩,紫菀1兩(去苗土)。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勞體熱,心煩不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豬肉、菘菜、莧菜、醋物。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二十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黃耆1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地骨皮3分,生干地黃3分,人參1兩(去蘆頭),萎蕤3分,赤茯苓1兩,赤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煩熱,四肢疼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莧菜。

【摘錄】 《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十二: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貝母1兩(煨微黃),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葛根1兩(銼),赤芍藥1兩,石膏2兩,玄參(黃芩)1兩,知母3分,梔子仁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咳嗽煩熱,四肢骨節(jié)頭目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麥門冬2兩(去心,焙),黃芩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3分(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桔梗半兩(去蘆頭),赤茯苓3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骨蒸肺痿,咳嗽唾涎,心神煩熱,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三十一: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赤茯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術3分,枳殼1兩(麩炒),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桂心半兩,京三棱1兩(炮,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骨蒸痃癖,體瘦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四十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黃芩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澤瀉2兩,梔子仁1兩,石膏2兩,羚羊角屑1兩,生干地黃2兩,芒消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下焦壅熱,大小便俱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稍溫頻服。以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四十七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枳實(麩炒微黃)1兩,栝樓根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茵陳1兩,白鮮皮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6日,壯熱,骨節(jié)煩疼,頭痛,目眩,心脅氣脹急硬,不能飲食,恐變?yōu)辄S。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黃耆1兩(銼),赤茯苓3分,秦艽半兩(去苗),地骨皮半兩,黃連3分(去須),葛根半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3分(銼碎,微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1兩半(涂醋炙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8-9日,骨熱,四肢煩疼,背膊勞悶,手足無力,不能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黃芩1兩,桔梗(去蘆頭)1兩,玄參1兩,地骨皮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赤茯苓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紫菀半兩(去苗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熱勢未退,壅滯,虛羸,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川升麻3分,黃芩3分,石膏2兩,麥門冬1兩(去心),犀角屑3分,葛根3分(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心神壅悶,煩渴不止。時氣頭痛,骨肉煩疼,口燥心悶,外寒內熱,已自下利,虛熱未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蔥白2莖,竹葉2-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枳實(麩炒令微黃)1兩,栝樓根1兩,黃芩1兩,梔子仁1兩,茵陳1兩,龍膽(去蘆頭)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5-6日,壯熱,骨節(jié)煩疼連心,兩肋氣脹急,硬痛,不能食,變?yōu)辄S。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茵陳1兩,木通1兩,土瓜根1兩,白鮮皮1兩,梔子仁1兩,川芒消2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惡寒,頭痛,壯熱,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溫水調下,不拘時候。少時當利1-2行,利后煮蔥豉稀粥食之;如熱未歇,再服。

【摘錄】 《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茵陳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黃芩1兩,木通(銼)1兩,川升麻1兩,梔子仁1兩,川芒消1兩,茅根(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惡寒壯熱,頭痛,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得通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十六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別名】 柴胡湯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1兩,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分),石膏2兩,葛根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1日,頭痛,壯熱煩悶。時行疫病1-2日。

【用法用量】 柴胡湯(《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二: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黃芩半兩,赤芍藥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發(fā)熱,汗散不解,心腹痞堅,痰逆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柴胡湯”。

【摘錄】 《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二:柴胡散

【處方】 柴胡3分(去苗),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芩3分,赤芍藥3分,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大腹皮半兩(銼),檳榔3分,木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發(fā)汗后氣壅不散,攻心腹脹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二: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3分,川大黃(銼碎,微炒)3分,枳殼(麩炒微黃,去瓤)3分,鱉甲(去裙襕,涂醋炙令黃)3分,檳榔3分,人參(去蘆頭)3分,木香3分,子芩3分,赤芍藥3分,赤茯苓3分,紫菀(去苗土)3分,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桑根白皮1兩(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余熱不退,發(fā)渴煩躁,胸膈氣滯,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葛根1兩(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石膏1兩,赤芍藥3分,黃芩3分,梔子仁半兩,川樸消1兩,前胡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4日,壯熱,四肢沉重,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黃芩3分,赤芍藥3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已得汗,熱不解,腹?jié)M脹痛,煩躁發(fā)狂。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麻黃1兩半(去根節(jié)),川升麻1兩,人參1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銼),枳實3分(麩炒微黃),知母3分,梔子仁3分,鱉甲3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數(shù)日,未得汗,遍身壯熱,嘔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白術半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黃芩3分,赤芍藥1兩,訶黎勒皮3分,檳榔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得汗后熱不解,心腹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八: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生干地黃1兩,黃連1兩(去須),地骨皮1兩,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半兩,鱉甲3分(涂醋炙令微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后虛勞煩熱,四肢疼痛,小便赤黃,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八

《圣惠》卷二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羚羊角屑1兩,細辛1兩,麥門冬1兩(去心),決明子1兩,梔子仁1兩,子芩1兩,車前子1兩,石膏4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瀉肝除熱。主肝勞虛熱,兩目赤澀,煩悶宛轉,熱氣壅滯,胸里炎炎。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竹葉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注意】 忌炙煿熱面。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白術3分,木香半兩,紫菀2分(洗,去苗土),赤茯苓3分,赤芍藥1兩,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參3分(去蘆頭),前胡3分(去蘆頭),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肺勞,胸膈壅滯,痰嗽不止,四肢無力,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柴胡湯”。

【注意】 忌飴糖、羊肉、莧菜。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五味子1兩,桔梗1兩(去蘆頭),熟干黃1兩,白茯苓1兩,麥門冬1兩(去心),紫菀1兩(洗,去苗土),人參1兩(去蘆頭),地骨皮1兩,黃耆1兩(銼),甘草3分(炙微赤,銼),桂心1兩,牡蠣粉1兩,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白術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虛勞寒熱,夜臥盜汗,四肢無力,吃食口苦,上氣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三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2兩(去苗),川升麻2兩,梔子仁2兩,赤芍藥2兩,木通2兩(銼),黃芩1兩半,大青1兩半,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石膏3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腹中虛熱,舌本強直,口吻兩邊痛,舌上有瘡,咽食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食后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三十六

《普濟方》卷一四八: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石膏1兩(碎),麻黃1兩(去根節(jié),掠去沫,焙)。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時氣1日至3日,頭痛壯熱,心神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豉30粒,蔥白2寸,同煎6分,去滓,熱服,并3服,不拘時候。汗出效。

【摘錄】 《普濟方》卷一四八

《誠書》卷十二:柴胡散

【處方】 黃芩3分,甘草2分,大黃4分,芍藥4分,柴胡4分,當歸4分,人參5分。

【功效與作用】 風食兩感發(fā)熱。

【用法用量】 加大棗,水煎服。

【摘錄】 《誠書》卷十二

《博濟》卷一: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大黃1兩,樸消1兩,甘草半兩,枳殼1兩(去瓤)。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傷寒日數(shù)過多,心中氣悶,或發(fā)疼痛,狂言不定,狂躁不得眠,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大錢,水2盞,煎至6分,溫服,日只2服,候大小便通,即自然汗出。

【注意】 不可多服。

【摘錄】 《博濟》卷一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柴胡散

【處方】 柴胡、前胡、川芎、當歸、人參、芍藥、粉草、生地黃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孕婦傷寒。妊娠傷寒,頭痛項強,身熱口干,胸脅疼。

【用法用量】 《醫(yī)方類聚》引《徐氏胎產方》有蔥白三根。

要出汗,加蔥。

【摘錄】 《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嶺南衛(wèi)生方》卷中: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蘆)1兩,半夏(湯洗)1分,桂心(去粗皮)2錢,白芍藥1錢,甘草(炙)1錢半。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寒熱。傷寒后發(fā)瘧。

【用法用量】 加生姜7片,大棗1個,水煎溫服。寒熱欲退,便止此藥。

【摘錄】 《嶺南衛(wèi)生方》卷中

《朱氏集驗方》卷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蒼術、甘草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眼目暴赤腫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柴胡湯”。

【摘錄】 《朱氏集驗方》卷九

《圣惠》卷三十二: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川升麻1兩,黃芩1兩,黃連(去須)1兩,梔子仁1兩,車前子1兩,決明子1兩,防風(去蘆頭)1兩,羚羊角屑1兩,馬牙消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玄參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肝臟風熱,眼中生瘡腫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三十二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濟生》: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蘆)1兩,地骨皮(去木)1兩,玄參1兩,羚羊角(鎊)1兩,甘菊花(去枝梗)1兩,赤芍藥1兩,黃芩1兩,甘草(炙)半兩。

【功效與作用】 肝氣實熱,頭痛目眩,眼目赤痛,胸中煩悶,夢寐驚恐,肢節(jié)不利。目縱橫赤脈,沙澀,膜多淚,怕日羞明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濟生》

《圣惠》卷五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桔梗3分(去蘆頭),檳榔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訶黎勒皮3分,赤茯苓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膈氣全不思食,或食即欲嘔,咽中噎塞,食難稍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

《永樂大典》卷八○二○引《經驗普濟本事方》: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大黃半兩,秦艽半兩,甘草半兩,常山半兩,干漆7錢(炒),鱉甲1兩半(炙黃)。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童男室女,骨蒸熱勞;或因傷寒時疾后,余熱不解,瘦弱,減食,困倦,寒熱嗽喘,面赤口干,眼澀多睡。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小麥2錢,同煎6分,去滓溫服。加人參、石膏各半兩妙。

【摘錄】 《永樂大典》卷八○二○引《經驗普濟本事方》

衛(wèi)生寶鑒》卷五:柴胡散

【處方】 地骨皮1兩半,柴胡1兩,鱉甲(去裙,醋炙)1兩,知母1兩,五味子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虛勞羸瘦,面色痿黃,四肢無力,不思飲食,夜多盜汗,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醫(yī)學綱目》引作“柴胡飲”。

【摘錄】 《衛(wèi)生寶鑒》卷五

《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仙傳濟陰方》:柴胡散

【處方】 北柴胡3錢,地骨皮1錢,黃芩3錢,桂2錢,甘草3錢,京芥2錢。

【功效與作用】 婦人受胎雜病陰陽相勝,寒熱往來。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服,仍服小柴胡湯3-5帖。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二一二引《仙傳濟陰方》

《醫(y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徐氏胎產方》:柴胡散

【處方】 柴胡2錢,生大黃2錢,黃芩1錢半,甘草1錢。

【功效與作用】 妊娠瘧疾。孕婦瘧疾,脈洪數(shù)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煎,臨發(fā)日,五更溫服。必取利為愈。

【注意】 忌油、面、辛熱等物。

【各家論述】 《醫(yī)略六書》:柴胡升解抑遏之陽邪,黃芩清降內壅之邪熱,甘草緩中瀉火,大黃瀉熱退脹也。為散水煎,使熱壅下泄,則清陽上敷,而寒熱無不退,胎孕無不安矣!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二二七引《徐氏胎產方》

《準繩.類方》卷七:柴胡散

【別名】 柴胡引子

【處方】 柴胡、羌活、防風、赤芍藥、桔梗、荊芥、生地黃、甘草。

【功效與作用】 因風而眼眶澀爛。

【用法用量】 柴胡引子(〈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摘錄】 《準繩.類方》卷七

《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人參1兩,茯苓1兩,桔梗1兩,芍藥1兩,當歸(酒浸)1兩,麥門冬1兩,青皮1兩,桑白皮1兩,川芎1兩,白術1兩,升麻1兩,甘草(炙)1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虛勞。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7分,通口連滓服。

【摘錄】 《醫(yī)統(tǒng)》卷四十六

醫(yī)學正傳》卷三: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蘆)3錢,人參1錢,茯芩(去皮)1錢,桔梗2錢,芍藥(酒浸,炒)2錢,川歸(酒浸)2錢,青皮(去白)3分,麥門冬3分(去心),甘草1分。

【制法】 上細切,作1服,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虛勞。

【用法用量】 水1盞,煎7分,溫服。

【摘錄】 《醫(yī)學正傳》卷三

《圣惠》卷八十八:柴胡散

【處方】 柴胡半兩(去苗),赤茯苓半兩,芎藭半兩,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赤芍藥半兩,檳榔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腹內痞結,身體壯熱,中焦壅悶,腸胃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桔梗半兩(去蘆頭),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訶黎勒皮半兩,地骨皮半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前胡半兩(去蘆頭),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寒熱往來,乳食不下,四肢無力,心腹脹滿,上焦疼,漸漸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八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半兩(去苗),石膏1兩,川大黃1分(銼碎,微炒),麻黃1分(去根節(jié)),秦艽1分(去苗),常山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寒熱往來,面色萎黃。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外臺》卷三引《廣濟方》:柴胡散

【處方】 柴胡8分,茵陳10分,青木香10分,黃芩8分,土瓜根10分,白鮮皮8分,梔子仁10分(擘),大黃24分,芒消12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天行熱氣,惡寒頭痛壯熱,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5-6錢匕,平辰空肚以新汲水調下。少時當2-3行微利,利后煮蔥豉稀粥食之;熱如未歇,明辰更服4錢匕,熱歇停藥。

【注意】 忌熱食、豬大肉、油膩。

【摘錄】 《外臺》卷三引《廣濟方》

《圣惠》卷八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半兩(去苗),赤芍藥1分,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黃芩1分,石膏1兩,葛根1分(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傷寒,表里俱熱,壯熱頭痛,口干煩渴,無汗;小兒囟填,有表熱癥者。面黃頰赤,身體痛,小便赤澀大便焦黃,夾驚腮腫。

【用法用量】 每分服1錢,以水1小盞,加生姜少許,蔥白3寸,豉20粒,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汗為效。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補要袖珍小兒》卷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5錢,地骨皮5錢,甘草5錢。

【制法】 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骨蒸潮熱,面黃瘦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水1小盞煎服。

【摘錄】 《補要袖珍小兒》卷四

《圣濟總錄》卷十三:柴胡散

【別名】 地熏散

【處方】 柴胡(去苗土)1斤,人參5兩,甘草(炙)4兩,白術3兩,半夏(湯浸,煮軟,切作片子,焙干)5兩,黃芩(去黑心)5兩,防風(去叉)3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陰陽不和,寒熱往來,頭目昏重,身體煩疼,咳嗽咽干鼻塞清涕。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十三

《圣惠》卷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赤茯苓3分,玄參3分,大青1兩,龍膽3分(去蘆頭),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川芒消2兩,絡石2兩,川升麻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脾實熱,舌本強,咽喉不利,體重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炙爆熱面。

【摘錄】 《圣惠》卷五

《保命集》卷中:柴胡散

【處方】 柴胡根1兩,半夏5錢(洗)。

【功效與作用】 傷寒,往來寒熱而嘔。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心下痞,加枳實1錢;有里證,加大黃,初1服1錢,次2錢,又3錢,邪盡則止。

【摘錄】 《保命集》卷中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柴胡散

【處方】 柴胡、黃芩、升麻、知母、陳皮、前胡、白術、云苓、麥冬、貝母、甘草、蒼術、川芎、當歸、紫蘇、蔥白。

【功效與作用】 冬時嚴寒之氣,身體虛弱為寒所傷,即發(fā)于冬而致妊娠正傷寒,輕則寒熱微咳,鼻塞聲重,重則頭疼體痛,后或轉為壯熱,腰疼四肢沉重,甚則墮胎。

【各家論述】 柴胡、蔥、升、蒼、芎皆解肌表之邪,從汗而散;芎、歸、芩、術養(yǎng)血安胎;陳、貝、知、麥順氣清熱,乃標本兼治意也。

【摘錄】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本事》卷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4兩(洗,去苗),甘草1兩(炙)。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推陳致新,冬月潤心肺,止咳嗽,除壅熱,春、夏御傷寒時氣,解暑毒。主傷寒時疾,中暍伏暑,邪入經絡,體瘦肌熱,發(fā)熱不解,有類傷寒,欲作勞瘵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同煎至8分,食后熱服。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柴胡氣味辛甘平,入足少陽;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能行十二經絡,緩諸藥之性。此藥雖辛散為君,而以甘緩佐之,則伏邪之入經絡、體瘦肌消、發(fā)熱不解、有類傷寒、欲作勞瘵者,自能和解也。

【摘錄】 《本事》卷四

《雞峰》卷十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6分,半夏6分,人參6分,茯苓6分,白術5分,枳殼5分,黃橘皮4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效與作用】 妊娠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 《雞峰》卷十七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茅先生方:柴胡散

【處方】 柴胡、知母、貝母、茯苓、茯神、干葛、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小兒熱,四肢如柴,不能起止。

【用法用量】 小麥、藥各1匙,水1盞,煎6分服。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六引茅先生方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升麻1兩,梔子仁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舌本強,兩邊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熟水調下,日3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圣濟總錄》卷一一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地骨皮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旋覆花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口中干燥,心膈痰壅。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生姜湯調下,日3次,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一七

《圣濟總錄》卷一○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蛇銜1兩,黃連(去須)3分,芒消(研)3分,細辛(去苗葉)半兩,竹葉(焙)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風邪攻目,目睛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臨臥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六

《博濟》卷二:柴胡散

【別名】 柴胡湯

【處方】 柴胡(去蘆)2兩,鱉甲2兩(醋浸1宿,炙令黃),甘草1兩,知母1兩,秦艽1兩半。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榮衛(wèi)不順,體熱黃瘦,筋骨疼痛,多困少力,飲食進退。虛勞羸瘦,盜開。

【用法用量】 柴胡湯(《圣濟總錄》卷八十九)。

【摘錄】 《博濟》卷二

《圣濟總錄》卷二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黃芩(去黑心)1兩,栝樓根1兩,山梔子仁1兩,大黃(銼,醋炒)1兩半,芒消1兩半,木香半兩,白鮮皮半兩,茵陳蒿半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壯熱,肢節(jié)疼痛,大小便澀。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食前以新汲水調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良朋匯集》卷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3錢,黃芩5錢,赤芍藥5錢,黃柏5錢,甘草2錢。

【功效與作用】 小兒斑痘眼疾。

【用法用量】 水煎服。后用勝金膏調乳汁熱湯泡洗。

【摘錄】 《良朋匯集》卷五

方出《千金》卷六,名見《普濟方》卷八十一:柴胡散

【處方】 柴胡6銖,決明子18銖。

【制法】 上藥治下篩。

【功效與作用】 眼暗

【用法用量】 人乳汁和,敷目。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柴胡升提肝氣,決明滋益精光,乳汁以和血氣。

【摘錄】 方出《千金》卷六,名見《普濟方》卷八十一

《得效》卷十一:柴胡散

【處方】 柴胡2兩,人參1兩,甘草1兩,黃芩1兩,半夏(泡7次)5錢,麻黃(去節(jié))5錢。

【制法】 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 傷風傷寒,熱氣壅,涎盛,胸膈不利;或時行疹痘未分,或痢疾潮熱,一切積熱溫壯。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生姜3片,薄荷3錢,白竹青少許煎,溫服。

鼻衄,加生地黃;瘧疾,加姜1錢,桃、柳枝、地骨皮;痢疾作熱,涎盛,加桑白皮。

【摘錄】 《得效》卷十一

《傳家秘寶》卷下:柴胡散

【處方】 柴胡半兩,子芩3分,甘草半兩(炮),干葛3分,黃連半兩,牛黃少許。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勞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新汲水半盞調下,日2次。

【摘錄】 《傳家秘寶》卷下

《傳家秘寶》卷下: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川芎半兩,獨活半兩,羌活半兩,甘草(炙)1兩,桑白皮1兩半,貝母半兩,冬花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

【功效與作用】 勞嗽及風虛痰涕。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

【摘錄】 《傳家秘寶》卷下

《傳家秘寶》卷下:柴胡散

【處方】 鱉甲3兩(醋炙令黃),柴胡(去蘆頭)1兩,川大黃(煨熟)1兩,干漆(炒)1兩,秦艽(去蘆頭)1兩,甘草(炙)1兩,常山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童稚骨蒸熱勞,及傷寒后肌熱。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水1盞,加小麥1撮,同煎7分,放冷,去滓,服2服,滓再煎服之。

【摘錄】 《傳家秘寶》卷下

《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柴胡散

【處方】 柴胡2兩,枳殼半兩(麩炒),黃芩1兩,赤芍藥1兩,半夏1兩(洗去滑),人參1兩。

【制法】 上為末。

【功效與作用】 陽明病,外證身熱汗出而不惡寒,但惡熱,脈遲,發(fā)熱頭眩,小便難,欲作谷疸,脅下堅滿,大便秘而嘔,口燥;中風,其脈浮大,短氣心痛鼻干,嗜臥,不得汗,一身悉黃,有潮熱而噦,身前后腫,刺之雖小愈,外若不解;傷寒3日,少陽受病,口苦干燥,目眩,若已吐下,發(fā)汗,譫語;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少陰病,脅下堅滿,干嘔不能飲食,往來寒熱,若未吐下,其脈沉緊,惡寒而蜷,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傷寒6日,陽脈澀,陰脈弦,當腹中急痛,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不可轉側。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全方》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柴胡散

【別名】 柴胡湯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石膏2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肝臟壅熱上攻,頭目不利,四肢拘倦。

【用法用量】 柴胡湯(《圣濟總錄》卷四十一)。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得效》卷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半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甘草1分。

【制法】 上銼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眼胞患斑瘡,熱氣沖透睛中,疼痛淚出,翳如銀片,腫澀難開。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煎服。兼以藥墜洗之。

【摘錄】 《得效》卷十六

《圣惠》卷八十二:柴胡散

【別名】 柴胡湯、柴胡麥門冬散、柴胡麥門冬湯、二參飲、六味柴胡散、二參湯、柴胡麥冬湯、六味柴胡麥冬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龍膽半兩(去蘆頭),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玄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人參1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變蒸,經時不止,挾熱心煩,啼叫無歇,骨熱面黃。

【用法用量】 柴胡湯(《圣濟總錄》卷一六七)、柴胡麥門冬散(《小兒痘疹方論》)、柴胡麥門冬湯(《普濟方》卷四○四)、二參飲(《普濟方》卷四○四)、六味柴胡散(《瘡瘍經驗全書》卷八)、二參湯(《醫(yī)學入門》卷八)、柴胡麥冬湯(《治痘全書》卷十四)、六味柴胡麥冬散(《痘麻紺珠》卷六)。

【摘錄】 《圣惠》卷八十二

《圣濟總錄》卷二十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大黃(銼,炒)1兩,赤芍藥1兩,檳榔(銼)1兩,枳實(麩炒,去瓤)1兩,半夏半兩(姜汁浸令透,焙)。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狐惑,神思昏悶,大便難,肌膚熱。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濃煎苦橡根湯調下;米飲亦得。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二十九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續(xù)斷1兩,芎藭3分,當歸半兩(銼,微炒),白術1兩,赤芍藥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殼3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7-8月傷寒,頭痛壯熱,心腹虛脹,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人參(去蘆頭)1兩,犀角屑1兩,黃芩1兩,麥門冬(去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3日,頭痛壯熱,心神煩壅,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八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3分(去苗),當歸1分,赤茯苓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赤芍藥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傷寒挾實,壯熱心煩。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圣惠》卷十一:柴胡散

【別名】 六味柴胡湯

【處方】 柴胡1兩(去苗),桂心半兩,黃芩3分,栝樓根半兩,牡蠣1分(燒為粉),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經10日以上,潮熱不解,日即發(fā),壯熱如火,胸滿嘔逆。

【用法用量】 六味柴胡湯(《圣濟總錄》卷二十三)。

【摘錄】 《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梔子仁1兩,黃芩1兩,石膏1兩,大青1兩,川芒消1兩,川大黃(銼碎,微炒)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5日,熱毒不除,心神煩悶,大小腸秘澀,或時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白術3分,人參3分(去蘆頭),天門冬1兩(去心),桑根白皮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百合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桔梗半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黃芩半兩,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令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夾勞,體瘦少力,四肢疼痛,心膈痰壅,時有咳嗽,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貝母1兩(煨令微黃),知母1兩,人參1兩(去蘆頭),赤芍藥1兩,石膏1兩,黃芩3分,白術半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梔子仁半兩,鱉甲1兩(涂醋炙微黃,去裙瀾)。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夾勞,骨節(jié)煩疼,時有寒熱,咳嗽,頭目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三: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茵陳1兩,木通(銼)1兩,黃芩1兩,土瓜根1兩,白鮮皮1兩,川樸消1兩,梔子仁2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4-5日,壯熱頭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得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十一: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黃芩3分,麥門冬1兩(去心,焙),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枳殼1兩(麩炒令黃,去瓤),枇杷葉3分(拭去毛,炙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半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干嘔不止,心胸煩躁,四肢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一

《圣惠》卷十三: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1兩,白茯苓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瓢,焙)1兩,知母1兩,桔梗(去蘆頭)1兩,黃耆(銼)1兩,百合2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百合病,羸瘦,不食少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八十二:柴胡散

【別名】 柴胡湯、柴苓散、柴苓湯、柴芩竹葉飲

【處方】 柴胡2分(去苗),黃芩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半兩,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小兒腹中有伏熱,溫壯來去。

【用法用量】 柴胡湯(《圣濟總錄》卷一六八)、柴苓散(《南北經驗方》卷十引湯氏方)、柴苓湯(《袖珍小兒》卷四)、柴芩竹葉飲(《不知醫(yī)必要》)。

【摘錄】 《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2兩(去蘆頭),黃芩1兩,石膏1兩,阿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麥門3兩(去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傷寒,壯熱,心煩頭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3分(去苗),地骨皮3分,玄參半兩,黃芩3分,石膏1兩,甘菊花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羌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川樸消1兩半。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熱毒氣攻眼,障翳赤澀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竹葉3-7片,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黃芩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犀角屑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麥門冬半兩(去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傷寒,外證未去,身體重,發(fā)熱惡寒肢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滿。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兩,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七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百合3分,桑根白皮1兩(銼),麥門冬2兩(去心),赤茯苓1兩,秦艽3分(去苗),紫菀3分(洗,去苗土),黃芩3分,赤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知母3分,木通3分(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骨蒸勞熱,咳嗽,胸膈痰壅,腹脅妨悶,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七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人參3分(去蘆頭),黃耆1兩(銼),赤茯苓1兩,地骨皮3分,鱉甲2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麥門冬3分(去心),白術1兩,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生干地黃3分,桔梗3分(去蘆頭),桑根白皮3分(銼),赤芍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婦人寒熱體瘦,肢節(jié)疼痛,口干心煩,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 《醫(yī)略六書》:人參扶元補氣,黃耆補中托邪,生地滋陰生血,赤芍破血散滯,柴胡疏腠理達邪,白術健脾土以強胃,鱉甲滋肝陰兼散結氣,麥冬潤肺燥兼清心火,桑白皮清肺氣,地骨皮退肌熱,桔梗清咽利膈,赤苓滲濕和營,枳殼瀉滯氣寬胸,甘草緩中州以和胃,生姜溫衛(wèi)氣而散外邪也,使郁散氣充,則邪得外解而寒熱自除,肢節(jié)疼痛無不退,何體瘦經少之足患哉!

【摘錄】 《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五十八: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葵根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當歸3分(銼,微炒),白茅根3分(銼),石韋3分(去毛),木香3分,榆白皮3分(銼),木通3分(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勞淋。每小便莖中痛,卒不能出,引小腹急脹,淋瀝,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五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茵陳半兩,犀角屑半兩,麥門冬1兩(去心),鱉甲2兩(涂醋炙微黃,去裙襕),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勞黃。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五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決明子半兩,車前子半兩,羚羊角屑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肝黃。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五

《圣惠》卷十三:柴胡散

【別名】 百合柴胡湯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知母2兩,黃連1兩(去須),甘草3分(炙微赤,銼),百合2兩,秦艽1兩(去苗),栝樓根1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百合病久不愈,欲成癆。

【用法用量】 百合柴胡湯(《圣濟總錄》卷二十九)。

【摘錄】 《圣惠》卷十三

《圣惠》卷五十三:柴胡散

【別名】 柴胡湯

【處方】 柴胡2兩(去苗),烏梅肉2兩(微炒),甘草1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暴渴,心神煩悶,口舌干焦。

【用法用量】 柴胡湯(《圣濟總錄》卷五十九)。

【摘錄】 《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五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2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茯苓1兩,檳榔2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赤芍藥1兩,訶黎勒皮2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氣膈,心腹痞滿,不下飲食,肩背壅悶,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半兩(去蘆頭),大青3分,葛根半兩(銼),石膏1兩,知母半兩,梔子仁半兩,川升麻3分,黃芩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熱病,發(fā)即背酸疼,頭痛壯熱。若不急療,熱勢不止,多致?lián)p落。

【用法用量】 《袖珍》有茯苓,無黃芩。

【摘錄】 《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3分(去苗),鱉甲1兩半(涂醋炙微黃,去裙襕),知母1兩,桑根白皮1兩半(銼),旋覆花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天靈蓋1兩半(涂酥炙微黃)。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發(fā)瘧,寒熱不定,四肢無力,心煩頭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童便1中盞,煎至5分,去滓,加地黃汁半合,更煎1-2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七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2兩(去苗),紫葳1兩,白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1兩(去心),熟干地黃1兩,芎藭1兩,肉蓯蓉1兩(湯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干)。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曾傷六月胎。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加大棗3枚,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六

《圣惠》卷七十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紫蘇莖葉半兩,木通3分(銼),大腹皮半兩(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微炒)。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3-4月,氣壅惡食,嘔噦,肢節(jié)煩疼,或腳膝虛腫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六

《圣惠》卷七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赤芍藥1兩,麥門冬1兩(去心),人參1兩(去蘆頭),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阻病,頭疼,四肢少力,不思飲食,多睡少起。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五

《圣惠》卷七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赤茯苓1兩,麥門冬1兩(去心),人參半兩(去蘆頭),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黃),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妊娠心煩,頭昏躁悶,不思飲食,或時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惠》卷七十四

《圣惠》卷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半兩,桔梗(去蘆頭)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鱉甲(涂醋炙令黃,去裙襕)半兩,地骨皮半兩,生干地黃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葳蕤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通半兩,赤芍藥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肺臟壅熱,胸膈煩悶,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 忌熱面、炙煿、莧菜。

【摘錄】 《圣惠》卷六

《圣惠》卷六: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1兩,枳實3分(麩炒微黃),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芩3分,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檳榔1兩,漢防己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大腸實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發(fā)歇寒熱。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圣惠》卷六

《圣惠》卷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人參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麻黃1兩半(去根節(jié)),黃芩1兩,赤芍藥1兩,桂心1兩,石膏2兩,葛根1兩(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2日,頭項四肢煩熱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以衣蓋取汗。如人行5里,未汗再服。

【摘錄】 《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常山1兩半,茵陳1兩,知母1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鱉甲1兩半(涂醋炙令微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4日,頭痛背膊急疼,心腹壅滯。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淡漿水1大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微吐為度,未吐再服。

【摘錄】 《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川升麻3分,黃芩3分,知母1兩,赤芍藥1兩,大青3分,石膏2兩,梔子仁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杏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6日,頭痛壯熱,百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2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赤芍藥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知母1兩,黃芩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1兩(去蘆頭)。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7日不解,心煩,腸中有結燥,譫語。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溫頻服,不拘時候,稍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赤芍藥半兩,知母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葳蕤半兩,黃芩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8日不解,默默煩悶,腹中干燥,大腸結澀,狂言。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微利為度。

【摘錄】 《圣惠》卷九

《圣惠》卷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2兩,赤芍藥2兩,知母2兩,梔子仁2兩,川升麻3分,黃芩3分,大青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3分,甘草(炙微赤,銼)3分,石膏4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譫語,頭痛壯熱,百骨節(jié)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3分(去苗),桔梗3分(去蘆頭),紫菀3分(洗,去苗土),知母3分,貝母3分(煨令微黃),訶黎勒皮3分,烏梅肉半兩(微炒),百合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肺萎勞嗽,連連不絕,四肢煩熱,兩頰色赤,飲食全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下地黃汁半合,攪勻,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旋覆花3分,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大腹子3分,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桑根白皮1兩半(銼),紫蘇莖葉3分,馬牙消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粗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腳氣上攻,心胸煩悶,喘促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3分(去苗),木香半兩,茯神半兩,赤芍藥半兩,犀角屑半兩,石膏1兩,葛根半兩(銼),麻黃3分(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生干地黃半兩,黃芩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解肌退熱。主傷寒后勞復,體熱,鼻衄。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四:柴胡散

【處方】 柴胡3分(去苗),木香半兩,當歸半兩(微炒),木通3分(銼),紫蘇莖葉半兩,竹茹半兩,黃耆3分(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陰陽易,小腹急脹,卵縮,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5錢,用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十五: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麻黃1兩(去根節(jié)),葛根3分(銼),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時氣2日,壯熱憎寒,頭痛,腰脊強重。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豉50粒,薄荷2-7葉,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先吃粥少許,后以熱水淋浴,然后服此藥。衣覆取汗。

【摘錄】 《圣惠》卷十五

《圣惠》卷十七: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去苗),紫蘇莖葉1兩,陳橘皮1兩半(湯浸,去瓤,焙),桑根白皮1兩(銼),石膏2兩,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熱病肺熱,上氣奔喘。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七

《圣惠》卷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石膏3兩,人參1兩(去蘆頭),茯神1兩,枳實1兩(麩炒微黃),桑根白皮1兩(銼),麥門冬1兩(去心),桂心3分,白術3分,防風3分(去蘆頭),地骨皮3分,甘草2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中風,汗后虛燥,頭痛,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日3服,夜1服。

【摘錄】 《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1兩半(去苗),白術1兩,白茯苓3分,甘草3分(炙微赤,銼),五味子1兩,干姜3分(炮裂,銼),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防風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陰痙,閉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

《圣惠》卷十:柴胡散

【處方】 柴胡(去苗)3合,赤芍藥3合,黃芩3合,梔子仁3合,枳殼(麩炒微黃,去瓤)3合,麥門冬(去心)3合,人參(去蘆頭)3合,赤茯苓3合,石膏3合,葛根(銼)3合,甘草(炙微赤,銼)3合。

【制法】 上為散。

【功效與作用】 傷寒得汗后熱不除,朝暮壯熱。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于“柴胡散”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