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
A+醫(yī)學百科 >> 偏癱 |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癥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我們把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tài)。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偏癱多因腦血管病變所致,如腦血管破裂、栓塞、痙攣等造成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病變而發(fā)生頭暈、頭痛、嘔吐、肢體麻木、抽搐、癱瘓、意識不清甚至昏迷等癥狀,有的患者立即死亡。中醫(yī)認為,偏癱的原因是由于濕痰內盛,氣虛吹盛,以致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而導致機體的氣血陰陽失調。并把凡是偏癱又見昏迷的叫中臟腑;顏面局部或顏面與肢體的偏癱,但無昏迷的叫中經(jīng)絡。推拿治療多適用于后者。其臨床常見癥狀是:半身肢體不遂,口眼喁斜,語言障礙,口角流涎,吞咽困難,并伴有顏面、手足麻木,肢體沉重或手指震顫等。
目錄 |
治療
從中醫(yī)角度講,半身不遂即是中風,是腦淤血后遺癥。這種病癥較為多見,患者應該及時就診,以免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期,中醫(yī)師張慶春采用傳統(tǒng)針灸療法為主,配以藥物療治為輔。多年來治療數(shù)千例重患。
偏方治療
目前有個民間偏方《撐筋散》可以治療此病 ,療效很好。此藥主要由馬錢子 穿山甲 當歸 沒藥 乳香 等中藥材配制,主要對活血化解栓子起到很好的療效 ?! ?/p>
中醫(yī)
半身不遂,證名。一側肢體不能隨意運動。中風病常見癥之一。又名偏枯、偏風。出《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薄?a href="/w/%E7%B1%BB%E8%AF%81%E6%B2%BB%E8%A3%81" title="類證治裁">類證治裁.中風》:“半身不遂,因氣血不至,故痛癢不知。經(jīng)曰:營虛則不仁,衛(wèi)虛則不用,營衛(wèi)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背0橐娍谘埝Z斜,語言謇澀,或卒然昏倒。亦有先覺手足麻木,逐漸形成者。治宜養(yǎng)血祛風、溫經(jīng)通絡、益氣活血、補腎益精等法,選用大秦艽湯、大活絡丹、小活絡丹、補陽還五湯、八珍湯、地黃飲子等方。并宜配合針灸療法。常見于腦血管意外后遺癥。
半身不遂的中醫(yī)驗方
半身不遂是風中經(jīng)絡或風中腑臟經(jīng)過救治,神志清醒后,留下的后遺癥,如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喎斜等,一時難以恢復,甚者可成終身之患,須抓緊時機積極治療。
偏癱的家庭護理
首先,要對病人進行心理護理。偏癱病人由于恢復慢、活動受限而產(chǎn)生悲觀失望、精神憂郁等各種心理。因此在護理此類病人時應有同情心和耐心,尊重和體貼關心他們,使他們鼓起生活的勇氣,主動配合治療和進行自我鍛煉。
其次,防止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首先要防止褥瘡的發(fā)生,由于病人肢體活動受限,需長時間臥床,故易引起墜積性肺炎和骨突出部位的褥瘡發(fā)生,因此要定時翻身,一般每兩小時翻身一次,更換其臥位。
在翻身時切忌在床上拖、拉,以防止擦傷皮膚。并對褥瘡易發(fā)部位如骶尾部、髖部、肩肘部、外踝、足跟、枕部等部位進行檢查,用50%紅花酒精進行按摩,按摩時手掌或拇指緊貼皮膚,壓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環(huán)形按摩。骨突出處可用氣圈或棉圈墊上,使突出部位懸空,減少受壓。還要選擇合適的床墊,一般用海綿墊或氣墊床。對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應注意保持皮膚和床褥干燥。定期用溫水給病人擦澡、擦背,局部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營養(yǎng)狀況。對于汗?jié)?、尿濕的床墊隨時更換,擦洗后在背部、骶尾部撲上爽身粉。
第三,應防止肢體肌肉攣縮和關節(jié)畸形。應使病人保持良好的躺坐姿式,協(xié)助其被動運動。如防止上肢內收攣縮,可在病人腋下放置一個枕頭;防止足下垂,可在患肢給予夾板等。應盡早給病人進行被動運動,各關節(jié)每日被動運動2~3次,每次每個關節(jié)各方向運動5次以上,運動要輕柔,切忌粗暴,以免引起疼痛及損傷組織。
此外,還要防止泌尿系感染。留置導尿管的病人應用無菌引流袋,每日更換1次,密切觀察尿的顏色、氣味,如有混濁、臭味則為泌尿系感染,應及時使病人用上抗生素。要鼓勵病人多飲水,以沖淡尿液。
總之,對偏癱病人家庭護理除注意防止并發(fā)癥外,還要注意語言和肢體功能康復訓練,以及日常生活活動的訓練,從而逐步達到生活自理以至全身心的康復。
參看
關于“偏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