訶黎勒丸
A+醫(yī)學百科 >> 訶黎勒丸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 川烏頭(炮,去皮、臍)縮砂仁 白礬(煅)各1.2千克 肉豆蔻(去皮,炮)木香 干姜(炮)各600克 龍骨(洗)赤石脂各2.5千克
【功效與作用】 治腸胃虛寒,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暴傷生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者。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溫粟米飲下,甚者可倍加丸數(shù)。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脾胃論》卷下:訶黎勒丸
【處方】 訶子(去核、梢)15克 椿根白皮30克 母丁香30個
【制法】 上為細末,醋調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治休息痢晝夜無度,糞便腥臭難聞,臍腹撮痛,諸藥不效者。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五更時用陳米飯湯入醋少許送下。三日服效。
【摘錄】 《脾胃論》卷下
《重訂嚴氏濟生方》: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面裹,煨)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面襄,煨)木香(不見火)吳茱萸(湯泡,炒)龍骨(生用)白茯苓(去皮)蓽茇各15克
【制法】 上為細末,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圣濟總錄》卷七十三: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1兩,大黃(銼,炒)1兩,芍藥1兩,防葵1兩,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烏梅1兩,鱉甲(去裙襕,醋炙)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煎生姜湯送下,日午、臨臥再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三
《圣惠》卷二十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干姜1兩(炮裂,銼),桂心1兩,桔梗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1兩,五味子1兩,白術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沉香2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六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1兩,鹿茸(酥炙,去毛)1兩,桑根白皮(銼)1兩,地榆1兩,赤石脂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龍骨1兩半,白芷1兩,黃連(去須)1兩,桂(去粗皮)1兩,厚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1兩,白茅根1兩,當歸(切,焙)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干姜(炮裂)半兩,肉豆蔻(去殼)4枚。
【制法】 上為末,爛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水瀉吐噦,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米飲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半生半煨,并去核)3分,肉豆蔻(去殼)3分,木香3分,干姜(炮)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煮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圣惠》卷八十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半兩,草豆蔻(去皮)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白術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半兩,白茯苓半兩,丁香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氣疳,腹內有積惡滯結之物。
【用法用量】 1-2歲,每服3丸;3-4歲,每服5丸,先服搜病青黛丸取下惡物后,以粥飲送下,空心、午后各1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六
《圣濟總錄》卷一七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半兩,地榆(去苗,微炙)半兩,酸石榴皮(炙焦)半兩,高良姜半兩,赤石脂半兩,吳茱萸(湯洗,焙干炒)1分,黃連(去須)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溫米飲送下,空心、午后各1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圣惠》卷六十: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槐子仁2兩(微炒),當歸1兩(銼,微炒),干姜1兩(炮裂,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氣痔下血,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枳殼湯送下。
【摘錄】 《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五十九: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木香半兩,丁香半兩,肉豆蔻1兩(去殼),當歸1兩(銼,微炒),干姜1兩(炮裂,銼),桂心半兩,白芍藥1兩,縮砂1兩(去皮),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白術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末,煮棗瓤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痢后虛羸,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姜、棗湯送下。
【摘錄】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九: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干姜3分(炮裂,銼),當歸1兩(銼,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白術1兩,木香3分(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粥飲送下。
【摘錄】 《圣惠》卷五十九
《圣惠》卷五十一: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前胡1兩(去蘆頭),白術1兩,草豆蔻3分(去皮),人參3分(去蘆頭),神曲3分(炒微黃),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桂心1兩,木香1兩,檳榔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痰飲,心胸積滯,氣不宣通,飲食不消。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訶黎勒皮丸”。
【摘錄】 《圣惠》卷五十一
《圣惠》卷五: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3分(煨,用皮),白術半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干姜半兩(泡裂,銼),芎?3分,當歸3分(銼,微炒),縮砂半兩(去皮)。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冷熱氣不和,心腹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姜、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
《圣惠》卷五: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2兩(煨,用皮),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干姜半兩(炮裂,銼),白茯苓1兩,木香半兩,肉豆蔻3枚(去殼),胡椒半兩,京三棱半兩(炮,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桔梗1兩(去蘆頭),當歸1兩(銼,微炒),檳榔1兩,陳橘皮半兩(浸,去白瓤,焙),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不能飲食,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
《圣濟總錄》卷九十一: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半兩,木香半兩,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胡椒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白術半兩,蓬莪術(煨,銼)半兩,干姜(炮裂)半兩,人參1兩,蓽撥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摘錄】 《圣濟總錄》卷九十一
《圣濟總錄》卷一二五: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1兩,檳榔(銼)1兩,海藻(洗去咸,焙)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干姜(炮)1兩,熊膽1兩,桂(去粗皮)1兩,昆布(洗去咸,焙)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酸棗大。
【功效與作用】 年深癭氣噎塞。
【用法用量】 每服1丸,含化,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五
《普濟方》卷三九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當歸1兩(銼,微炒),白術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水谷痢不止,羸瘦腹脹,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三九八
《圣濟總錄》卷一七九: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2錢(炮),青橘皮(去白,焙)1分,干姜1分(炮),白豆蔻(去皮)1錢,烏頭(炮裂,去皮臍)1錢,木香1錢,蓽澄茄1錢。
【制法】 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洞泄注下,腹脹,不思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以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七九
《普濟方》卷二一二:訶黎勒丸
【處方】 訶子半兩,肉豆蔻1兩,木香3錢,干姜半兩,阿膠3錢。
【制法】 上為細末,糯米粥濃飲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以陳粟米飲送下,與和氣飲子相間服。痢減則減,痢止則勿服。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一二
《濟生》卷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面裹煨)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肉豆蔻(面裹煨)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吳茱萸(炒)半兩,龍骨(生用)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蓽撥半兩。
【制法】 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大腸虛寒,腸鳴泄瀉,腹脅氣痛,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 《濟生》卷四
《圣濟總錄》卷一六五: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1兩半,大黃(銼,炒)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熟干地黃(焙)1兩半,大麻仁(別研如膏)1兩半,人參1兩半。
【制法】 前五味為末,與大麻仁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產后大便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六五
《楊氏家藏方》卷七:訶黎勒丸
【處方】 肉豆蔻(面裹,煨香)2兩,草豆蔻(去殼)2兩,訶黎勒(煨,去核)2兩,高良姜3兩,干姜3兩(以上二姜用好醋1升,同煮醋盡,曬干,入余藥),赤石脂2兩。
【制法】 上為細末,粳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損,泄瀉不止,臍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七
《圣惠》卷五: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吳茱萸半兩(浸7遍,焙干,微炒),白術1兩,桂心3分,人參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桔梗半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紅豆蔻1兩(去皮),干姜半兩(炮裂,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臟冷氣,腹內虛鳴,胸膈氣滯,不能飲食,雖食不消,又頻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
《奇效良方》卷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面裹煨)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吳茱萸1兩,龍骨(生用)1兩,白茯苓(去皮)1兩,細辛(洗)1兩,桂心(不見火)1兩,蓽茇1兩。
【制法】 上為細末,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大腸虛冷,泄瀉不止,腹脅引痛,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 每服80-90丸,空心用米湯送下。
【摘錄】 《奇效良方》卷十四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不拘多少。
【制法】 上以面裹,灰火內炮令赤黃,剝去面,取訶黎勒為末,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水瀉。
【用法用量】 每服2丸,空腹食前以米飲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四
《圣濟總錄》卷五十三: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別研,取膏入)1兩,陳皮(湯浸,去白,焙)1兩,桔梗(炒)1兩,澤瀉(銼)1兩,五味子1兩,檳榔(生,銼)1兩。
【制法】 上八味,搗羅六味為末,入杏仁和勻,生姜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腎虛多唾。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淡生姜湯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三
《圣濟總錄》卷二十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炮,去核)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3分,當歸(切,焙)3分,木香3分,白芷3分,牡丹皮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米飲送下,1日2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二十六
《圣濟總錄》卷三十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微炒)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干生姜(切)3分,甘草(炙)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霍亂吐逆,腹痛,或便利數(shù)多,冷熱不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生姜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圣濟總錄》卷三十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4兩,五倍子4兩,黃連(去須)4兩,鐘乳粉4兩,白礬(熬令汁枯)4兩,縮砂蜜(去皮)2兩半,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半,當歸(切,焙)2兩半,酸石榴皮(銼,炒)2兩半,胡椒2兩半,樗根皮(銼)2兩半,干姜(炮)1兩半,干木瓜(銼)5兩,烏梅肉(炒)5兩,橡實(微炒)5兩,肉豆蔻(煨,去殼)5枚,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
【制法】 上為末,醋并艾葉汁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胃虛冷,嘔逆霍亂,瀉痢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以大棗湯送下,1日2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三十八
《圣濟總錄》卷二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夏(湯洗7遍,焙干,炒)1兩,白術1兩,檳榔(銼)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人參3分,芍藥3分,桂(去粗皮)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傷寒后脾胃氣不和,食飲無味,上氣壅悶。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以生姜湯送下,1日2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炮,去核)1兩半,吳茱萸(湯洗,焙炒)1兩,莨菪子(湯洗,焙炒)1兩,草豆蔻(去皮,微炒)1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臟虛冷,腹脹泄痢,米谷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粟米飲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圣惠》卷五十: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2兩,檳榔1兩,木香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1兩,川芒消1兩。
【制法】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膈氣,心腹妨悶,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生姜、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
《圣濟總錄》卷五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蓽撥1兩,桂(去粗皮)1兩,胡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沉香1兩,木香1兩,人參1兩,草豆蔻(去皮)1兩,檳榔(銼)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五十四
《魏氏家藏方》卷五:訶黎勒丸
【處方】 吳茱萸(去枝,湯泡7次),艾葉1兩,厚樸(去粗皮,姜制,炙)1兩,干姜(炮,洗)1兩,良姜(去須,炒)1兩,白術1兩(炒),大附子2兩(炮,去皮臍,切作骰子塊)。
【制法】 上藥加好肉棗30枚,酒、米醋、生姜自然汁各1碗,煮前藥干,為末;加肉豆蔻5兩,訶子(炮熟,取皮)2兩,丁香半兩,胡椒半兩,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寬利胸膈,消谷快氣,進美飲食。主胃寒,一切冷氣。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 《魏氏家藏方》卷五
《醫(yī)方類聚》卷六引《五臟六腑圖》: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8分,干地黃10分,薯蕷8分,牡丹7分,山茱萸9分,澤瀉8分,茯苓8分,蓽撥4分,干姜5分,川芎8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脾有病,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若逆氣,小腸急痛,下泄,足重脛寒。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用地黃湯送下。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六引《五臟六腑圖》
《外臺》卷七引《近效方》:訶黎勒丸
【制法】 上為末,篩,融沙糖和,眾手一時捻為丸。
【用法用量】 隨意服之。氣甚者,每服80丸,1日2次;稍輕者,每服40-50丸;性熱者,以生牛乳送下;性冷者,以酒送下,不問食之前后。
【摘錄】 《外臺》卷七引《近效方》
《醫(yī)心方》卷三引《古今錄驗》: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8分,檳榔8分,人參3分,橘皮6分,茯苓4分,芒消4分,狗脊3分,豉4分,大黃8分,干姜12分,桃仁8分,牽牛子13兩,桂心8分。
【制法】 上(口父)咀,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諸風痹塊,大便不通,體枯干燥,面及遍身黃;痔,赤白利,下部疼痛,久壯熱;一切心痛,頭旋悶,耳痛重聽;身體癰疽,積年不瘳;痢不思食;痰冷在胸中,咳嗽,唇色白干燥;僻,小便稠數(shù),腹脹痃氣,初患水病;聲破無,無顏色,色黃,腹內蟲,腳氣,上吐無力,肢節(jié)疼痛,血脈不通,心上似有物涌,健忘心迷。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或薄粥汁服。平旦得下利良。
【摘錄】 《醫(yī)心方》卷三引《古今錄驗》
《圣惠》卷七十五: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白術1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葛根半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五
《圣濟總錄》卷八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焙)3兩,大黃(銼,炒)3兩,檳榔(銼)3兩,木香2兩,大麻仁(別研)3兩,甘草(炙)2兩半,枳殼(去瓤,麩炒)2兩半,樸消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常服乳石,補養(yǎng)過度,復酒肉熱面不絕,腳氣發(fā)。
【用法用量】 每服40丸。漸加至50-60丸,以溫熟水送下,日3次,常令通利。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八十四
《圣惠》卷五十: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半,檳榔2兩,桂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香1兩,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1兩,前胡1兩半(去蘆頭),五味子1兩。
【制法】 上為末,棗瓤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膈氣,心胸妨悶,不能下食,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生姜、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五十
《雞峰》卷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子皮1分,黃連1分,干姜1分,當歸1分,枳殼1分,肉豆蔻仁1分,地榆1分。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腸癖下痢,日夜不止,腹內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烏梅湯送下。
【摘錄】 《雞峰》卷十四
《圣惠》卷五十: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2兩,干姜1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桂心1兩,陳橘皮2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用法用量】 每日不問早、晚,常含1丸,咽津;如患甚,即將1丸嚼破,以煎湯送服。
【摘錄】 《圣惠》卷五十
《圣惠》卷四十九: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桔梗3分(去蘆頭),赤芍藥半兩,桔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白術1兩,赤茯苓1兩,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桂心3分,木香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痃癖,氣攻兩脅脹滿,心腦不利,少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九
《圣惠》卷四十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烏藥1兩,當歸1兩(銼,微炒),木香1兩,白術3分,桂心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檳榔1兩,蓬莪術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神曲1兩(微炒令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麥糵1兩(微炒令黃)。
【制法】 上為末,后將硼砂3兩,用醋2升煎,濾去滓,入前藥末4兩納硼砂醋中攪和勻,于銀鍋內煎成膏,和余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積聚,心腹相引疼痛,胸膈氣滯,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湯送下。
【摘錄】 《圣惠》卷四十八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一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黃連1兩(去須),露蜂房1兩(炙微黃)。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咳嗽,喉中呀呷作聲,無問年月遠近。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不拘時候,以溫漿水送下。
【摘錄】 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一六○
《圣濟總錄》卷一七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半兩,桂(去粗皮)1分,赤石脂半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冷痢。
【用法用量】 1-2歲兒每服3丸,4-5歲兒每服5丸,以米飲送下,空心、午后各1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七八
《圣惠》卷十一:訶黎勒丸
【別名】 大腹皮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大腹皮1兩(銼),半夏1兩(湯洗7遍,去滑),桑根白皮1兩(銼),前胡1兩(去蘆頭),枳實1兩(麩炒令微黃),漢防己半兩,紫苑3分(洗去苗土),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別研如膏),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別研如膏)。
【制法】 上為末,加杏仁、葶藶更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傷寒氣壅,心腹不利,上氣咳嗽,腹脅妨悶。
【用法用量】 大腹皮丸(《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摘錄】 《圣惠》卷十一
《圣濟總錄》卷一七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煨,去核)2枚,丁香1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分,半夏(湯洗去滑,炮)1分,人參1分。
【制法】 上為末,生姜計煮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脾胃不和,吐逆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7丸,乳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七六
《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二引《澹寮》:訶黎勒丸
【處方】 訶子(煨,去核)、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赤石脂、龍骨(不煅)、白礬(枯)、木香、干姜、烏頭(炮)。
【制法】 上為末,粟米粥為丸。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以粟米飲送下。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一四二引《澹寮》
《圣惠》卷七十: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貝母3分,射干3分,紫菀3分(洗,去苗土),桂心3分,紫蘇子3分(微炒),前胡3分(去蘆頭),桔梗3分(去蘆頭),木通3分(銼),皂莢子仁1兩(微炒),郁李仁1兩半(湯浸,去皮,微炒,別研入)。
【制法】 上為細末,研入郁李仁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婦人咳嗽不止,痰毒壅滯,心胸不利,咽喉噎塞。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七十
《圣惠》卷九十三: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黃連3分(去須,微炒),地榆半兩(微炙,銼),赤石脂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吳茱萸1分(湯浸5遍,焙干,微炒)。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赤白痢,瘦弱腹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九十三
《圣惠》卷九十二: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2兩(煨,用皮),白術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茯苓1分,當歸1分(銼,微炒),白芍藥半兩,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內冷,腹脅妨悶,大便青色,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3歲兒每服5丸,以粥飲研下,日3次。
【摘錄】 《圣惠》卷九十二
《圣惠》卷八十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半兩,大麥糵1分(炒令微黃),柴胡半兩(去苗),芎?1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赤茯苓1分,鱉甲半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桂心1分,赤芍藥半兩,干姜1分(炮裂,銼),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癖氣,壯熱瘦瘁,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八十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3分,肉豆蔻1枚(去殼),青黛(細研)1分,麝香(細研)1分,蘆薈(細研)1分,熊膽(研入)1分,朱砂(細研)1分。
【制法】 上為末,酒煮粳米飯為丸,如黍粒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食疳,水谷不消,心腹脹滿,好吃泥土,肌體瘦弱。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六
《圣濟總錄》卷七十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炮,去核)1兩,肉豆蔻(去殼)半兩,白礬(熬令汁枯)1兩,木香半兩,龍骨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兩,縮砂仁1兩。
【制法】 上為末,粟米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腹痛虛滑,里急后重,心胸痞悶逆滿;或傷冷暴瀉,手足厥冷,脈息沉伏。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粟米飲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八
《圣濟總錄》卷四十: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2兩(以面裹煨,取皮,并面為末),干姜(炮)1兩,龍骨1兩,赤石脂1兩。
【制法】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霍亂水瀉,腸胃冷滑。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以米飲送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
《圣濟總錄》卷七十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附子(切作片,用生姜汁煮令汁盡)、蕪荑仁(瓦上炒熟)、黃連(吳茱萸少許同炒令焦,去吳茱萸不用)、陳橘皮(湯浸,去白,米醋浸1宿,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用漿水煮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生姜湯送下,1日2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六
《圣惠》卷二十九: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檳榔1兩,白術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桂心1兩,當歸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 《圣惠》卷二十九
《圣惠》卷四十五: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2兩(以少酥緩火令黃),檳榔2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干腳氣上攻,心胸壅悶。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 《圣惠》卷四十五
《圣惠》卷十二: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高良姜1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白術1兩,木香半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傷寒霍亂,心腹(疒丂)痛,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十二
《圣惠》卷八十四: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桂心半兩,柴胡3分(去苗),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薄荷、生姜湯送下,1日-4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四
《圣濟總錄》卷七十一: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煨,去核)2兩,檳榔(銼)3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柴胡(去苗)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羚羊角(鎊)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防葵(銼)1兩半,生姜(切,焙)1兩半,黃芩(去黑心)1兩,大黃(銼,炒)3兩半,木通(銼)1兩1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憂積,伏梁氣。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漸加至30丸,空腹以米飲送下,1日2次。以利為度。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七十一
《圣惠》卷四十三: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去皮),木香半兩,白術1兩,檳榔3分,當歸3分(銼,微炒),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草豆蔻1兩(去皮),干姜半兩(炮裂,銼),神曲1兩(搗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心腹相引痛,大腸不調,水谷難化,少思飲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四十三: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干姜半兩(炮裂,銼),神曲1兩(微炒),木香半兩,桂心半兩,檳榔3分,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臟腑虛寒,腹脹腸鳴,時有切痛,吃食減少。
【用法用量】 方中木香、附子用量原缺,據(jù)《醫(yī)方類聚》補。
【摘錄】 《圣惠》卷四十三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半,肉豆蔻3分(去皮),白術1兩,干姜半兩(炮),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
【制法】 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熱粥飲送下,日3次。
【摘錄】 《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圣惠》卷四十二: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1兩,沉香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五味子1兩,白術1兩,草豆蔻1兩(去皮),人參1兩(去蘆頭),當歸1兩,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干姜半兩(炮裂,銼),厚樸1兩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逆氣,胸中痞塞,呼吸短氣,腹內虛寒,食即嘔逆,羸瘦不足。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二
《圣惠》卷二十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3分(煨,用皮),地榆1兩(銼),木香半兩,乳香1兩,當歸3分,干姜半兩(炮裂,銼),白龍骨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虛勞,脾胃氣不和,大腸泄痢,水谷難化,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及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八
《圣惠》卷四十三: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木香半兩,桂心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 上為末,釅酷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二十八: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1兩(煨,用皮),桂心2分,丁香半兩,高良姜半兩(銼),草豆蔻1兩(去皮),神曲1兩(炒微黃),麥1兩(炒微黃),白術1兩,人參1兩(去蘆頭),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虛勞脾胃虛冷,飲食不消,腹脅脹滿。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姜、棗湯送下。
【摘錄】 《圣惠》卷二十八
《局方》卷六: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皮40兩,川烏頭(炮,去皮臍)40兩,縮砂仁40兩,白礬(煅)40兩,肉豆蔻(去皮,炮)20兩,木香20兩,干姜(炮)20兩,龍骨(洗)80兩,赤石脂80兩。
【制法】 上為末,粟米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腸胃虛弱,內受風冷,水谷不化,泄瀉注下,腹痛腸鳴,胸滿短氣;腸胃積寒,久利純白,或有青黑,日夜無度;脾胃傷冷,暴瀉不止,手足逆冷,脈微欲絕。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前以溫粟米飲送下;甚者可倍加丸數(shù)。
【摘錄】 《局方》卷六
《圣惠》卷八十三: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木香1分,厚樸半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參1分(去蘆頭),白術1分,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干姜1分(炮裂,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效與作用】 小兒脾虛腹脹,不能乳。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1日-4次。
【摘錄】 《圣惠》卷八十三
《圣惠》卷三十一:訶黎勒丸
【處方】 訶黎勒3分(煨,用皮),赤芍藥3分,桔梗3分(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人參3分(去蘆頭),鱉甲1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防葵3分(去蘆頭),芎?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與作用】 骨蒸,痃癖,氣攻腹脅,四肢疼痛,少力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 《圣惠》卷三十一
中藥方專題
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
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
解表劑、清熱劑、瀉下劑、祛風濕劑、祛濕利水劑、溫里劑、理氣劑、消導劑、驅蟲劑、止血劑、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安神劑、熄風劑、開竅劑、補益劑、固澀劑
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
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
- A: 安宮牛黃丸 阿魏化痞膏 安神丸 安腎丸 艾湯 安神定志丸 艾醋湯 艾附暖宮丸 安神補心丸 阿魏丸 安神膏 艾葉粥 安沖湯
- B: 補中益氣湯 白芥子 白湯 白虎湯 八珍湯 白蘞 八味丸 冰硼散 保和丸 白藥 薄荷湯 八仙過海 補陽還五湯 八正散
- C: 赤水玄珠 承氣湯 柴胡疏肝散 穿心蓮片 沉香化滯丸 刺五加浸膏 柴胡桂枝湯 柴胡湯 銼散 柴胡桂枝干姜湯 除濕湯
- D: 膽南星 導赤散 顛茄流浸膏 大承氣湯 獨參湯 大補陰丸 當歸補血湯 大柴胡湯 點藥 導痰湯 點眼藥 地黃丸 當歸散
- E: 二陳湯 二妙散 二仙湯 二至丸 二妙丸 鵝膏 耳聾左慈丸 二陳湯加味 二陳丸 鵝黃散 阿膠散 二十五味珍珠丸 阿膠湯
- F: 防風通圣散 復方丹參片 附子理中湯 痱子粉 復元活血湯 防己黃芪湯 發(fā)表散 肥兒丸 復方丹參滴丸 附子理中丸 附子湯
- G: 感冒退熱顆粒 桂枝湯 歸脾湯 龜齡集 歸脾丸 甘草湯 感冒清熱顆粒 公丁香 甘草流浸膏 葛根湯 桂枝茯苓丸 甘草水
- H: 活血散 滑石粉 黃連解毒湯 黃連膏 黃芩湯 藿香正氣散 化癥回生片 黃湯 黃連阿膠湯 紅粉 胡麻油 海金砂 黑膏藥
- J: 解毒劑 金不換 解毒散 金丹 解散 雞蛋黃 金黃散 粳米粥 接骨丹 加味逍遙散 荊防敗毒散 解毒湯 金鈴子散 桔梗湯
- K: 苦參湯 控涎丹 坎離砂 開郁散 開胃散 苦參丸 苦參煎 枯痔液 苦酒湯 咳血方 枯痔散 抗癌湯 開郁種玉湯 開關散
- L: 六味地黃丸 龍膽瀉肝湯 理中湯 六神丸 六君子湯 鹿角霜 綠豆湯 涼膈散 爐甘石洗劑 雷丸 六一散 龍膽瀉肝湯加減
- M: 麻黃湯 麥門冬湯 麥味地黃丸 明目地黃丸 牡蠣散 妙香散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梅花點舌丹 麻仁潤腸丸 礞石滾痰丸
- N: 牛黃解毒丸 牛黃清心丸 牛黃散 牛黃上清丸 暖肝煎 牛黃丸 腦立清丸 內疏黃連湯 女金丹 牛黃降壓丸 牛黃鎮(zhèn)驚丸
- O: 藕羹 藕汁膏 藕汁飲 嘔吐散
- P: 平胃散 枇杷清肺飲 枇杷膏 排石湯 枇杷葉膏 蒲黃散 排氣飲 蒲公英粥 蒲灰散 枇杷葉露 排膿散 排石顆粒 平補鎮(zhèn)心丹
- Q: 清胃散 千柏鼻炎片 清營湯 杞菊地黃丸 七厘散 清瘟敗毒飲 青黛散 清暑益氣湯 清燥救肺湯 羌活勝濕湯 七制香附丸
- R: 如意金黃散 人參湯 人參養(yǎng)榮湯 潤腸丸 肉桂粉 人參固本丸 人參健脾丸 潤肌膏 人參養(yǎng)榮丸 人參敗毒散 人參酒 人參粥
- S: 四物湯 四君子湯 生脈散 四逆湯 參蘇丸 十全大補湯 蘇合香丸 腎氣丸 參附湯 疏風散 參苓白術散 生肌散 參靈丸
- T: 天王補心丹 桃仁承氣湯 痛瀉要方 調胃承氣湯 滌痰湯 托里消毒散 通竅活血湯 通脈四逆湯 天麻丸 通宣理肺丸 透膿散
- W: 威靈仙 五苓散 五味消毒飲 溫膽湯 烏梅丸 烏雞白鳳丸 五積散 胃苓湯 吳茱萸湯 烏雞湯 溫經湯 烏梅湯
- X: 消腫散 小柴胡湯 犀角地黃湯 逍遙散 消風散 瀉白散 瀉心湯 血府逐瘀湯 小青龍湯 錫類散 西瓜霜 小承氣湯 小米粥
- Y: 鹽湯 銀翹散 玉屏風散 右歸丸 茵陳蒿湯 一貫煎 養(yǎng)陰清肺湯 異功散 越鞠丸 益元散 玉女煎 藥線 陽和湯 羊肉湯
- Z: 止痛藥 知柏地黃丸 知柏地黃湯 左歸丸 真武湯 至寶丹 棗湯 竹葉石膏湯 朱砂安神丸 左金丸 左歸飲 炙甘草湯 增液湯
附:中藥材大全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相關頁面
本草圖書
中藥相關電子書
關于“訶黎勒丸”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