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芭蕉子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山芭蕉子 | 中藥圖典 |
山芭蕉子 Shān Bā Jiāo Zǐ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破瘀血;通大便。主跌打骨折;大便秘結(jié) |
英文名 | Seed of Balbis Banana |
始載于 | 《南寧市藥物志》 |
毒性 | 小毒 |
歸經(jīng) | 腎經(jīng)、大腸經(jīng) |
藥性 | 涼 |
藥味 | 辛、苦 |
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 ?/p>
目錄 |
植物形態(tài)
野蕉多年生粗壯草本。莖直立,高2~3米,具匐枝。單葉7~9片,螺旋狀排列,葉柄具深槽,下部具葉鞘;,葉片長(zhǎng)橢圓形,長(zhǎng)1~2米,寬20~4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薄被白色粉末,主脈特別隆起,有羽狀平行脈。穗狀花序下垂;花單性,苞片大,佛焰花苞紫紅色,卵狀披針形,長(zhǎng)10~20厘米,覆船狀,脫落;在花束上部為雄花,下部為雌花;萼與花瓣一部分合成管狀,成長(zhǎng)后一邊縱裂至基部,淺黃白色,長(zhǎng)3~4厘米;花冠多為唇形,花瓣矩圓形,長(zhǎng)不及萼之半;雄蕊6,1枚退化;雌蕊1,花柱線形,柱頭圓形。漿果肉質(zhì),微彎曲,有微棱,長(zhǎng)8~10厘米,直徑2~2.5厘米,熟時(shí)淺黃色。種子黑色,略圓形?;ㄆ?~8月。果期7~12月。 生于山谷、溪邊、低丘陵、斜坡。分布廣西、廣東、福建、臺(tái)灣等地。
采集
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種子曬干?! ?/p>
中藥化學(xué)成分
種子含-1-二十八烷醇-22-酮(n-octacosan-1-ol-22-one),25-甲基-1(2),7-膽甾二烯-3-酮-5α-醇[25-(2),7-eien=-3-on-5α-ol],野蕉素(musabalbisiane)A、B、C.
性味
苦辛,涼,有小毒?! ?/p>
功用主治
破瘀血,通大便。 治跌打骨折而致大便秘結(jié)?! ?/p>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2錢(qián)?! ?/p>
宜忌
無(wú)瘀血者忌用。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山芭蕉子”條目 http://www.wanqianlive.com/w/%E5%B1%B1%E8%8A%AD%E8%95%89%E5%AD%90 轉(zhuǎn)載請(qǐng)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山芭蕉子”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wú)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