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在线观看毛片网站,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 欧美,国产影院在线观看

基因診斷與性病/梅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yī)學電子書 >> 《基因診斷與性傳播疾病》 >> 梅毒
基因診斷與性傳播疾病

基因診斷與性傳播疾病目錄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全身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交傳染。本病表現(xiàn)極為復雜,幾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損害。如一期梅毒感染部位的潰瘍硬下疳;二期梅毒皮膚粘膜損害及淋巴結腫大;三期梅毒心臟、神經、胃、眼、耳受累及樹膠腫損害等,梅毒還可通過胎盤傳給下一代,引起新生兒先天性梅毒,危害極大。由于梅毒嚴重的危害人類健康,是我國衛(wèi)生部規(guī)定的8種重點防治性病之一?!?a href="/w/%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4%BC%A0%E6%9F%93%E7%97%85%E9%98%B2%E6%B2%BB%E6%B3%95" title="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guī)定的乙類傳染病。

梅毒來源于美洲。有記載,1493年哥倫布(Columbus,1451-1506)發(fā)現(xiàn)新大陸,其水手從西印度群島上感染了梅毒,哥倫布第一次探險后,1497年回到歐洲,其水手帶回去的梅毒很快在歐洲廣泛流行。亦有考證在美洲印地安人的骨骼上留有梅毒病損的遺跡。1498年梅毒傳到印度、1510年傳入日本,隨后蔓延全世界。大約于1505年由印度傳入我國廣東,當時稱為“廣東瘡”、“楊梅瘡”,此后梅毒向內地傳播。直到1905年由德國學者Schaudinn和Hoffmann首先發(fā)現(xiàn)了梅毒螺旋體。在梅毒血清試驗方面,1906年Wassermann、Neisser及Bruck發(fā)表了“梅毒血清診斷”論文,開創(chuàng)了以血清試驗方法診斷梅毒的新紀元。后世稱為“瓦色曼氏補體結合試驗”,簡稱“瓦氏反應”。1922年Kahn改進了檢測方法,使用“沉淀反應”更增加其敏感性,這就是后世使用的康氏(Kahn)反應。1949年,Nelson和Mayer發(fā)現(xiàn)了使活螺旋體停止運動的梅毒螺旋體制動試驗(Treponemalimmobilization test)。以后又發(fā)現(xiàn)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和熒光梅毒螺旋體抗體吸收試驗。1989年,聚核酶鏈反應獲諾貝爾化學獎后,90年代初,應用基因診斷技術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該方法具有特異、快速、敏感,從而使梅毒的診斷進入了劃時代階段。在人類和梅毒作斗爭的過程中,人們用過多種方法對梅毒進行治療。1497年以來先后創(chuàng)用了汞劑、碘劑、鉍劑、砷劑治療梅毒,取得了一定的療效。1929年國學者Fleming發(fā)現(xiàn)了青霉素,1943年Mahoney、Arnold等把青霉素用于治療梅毒,產生了梅毒研究史上劃時代貢獻,直到現(xiàn)在,梅毒螺旋體對青霉素仍十分敏感,可以高效快速地治療梅毒,是最理想的藥物。

參看

32 淋病預防 | 梅毒病原學 32
關于“基因診斷與性病/梅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y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推薦工具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