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樹皮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龍眼樹皮 | 中藥圖典 |
龍眼樹皮 Lónɡ Yǎn Shù Pí |
|
---|---|
別名 | |
功效作用 | 殺蟲消積;解毒斂瘡。主疳積;疳瘡;腫毒 |
英文名 | Longan Bark |
始載于 | 《嶺南采藥錄》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肺經(jīng)、脾經(jīng) |
藥性 | 平 |
藥味 | 苦 |
《中藥大辭典》:龍眼樹皮
【出處】 《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 Lónɡ Yǎn Shù Pí
①《嶺南采藥錄》:"能殺蟲,可洗疳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5錢。外用:煎水洗或煅存性研末撒。
【附方】 ①消腫解毒,治疔瘡發(fā)炎:龍眼樹二層皮三錢,沖開水燉服。(福建)
②治睪丸炎:龍眼樹皮(去外層粗皮,用二層皮)刮如竹茹狀,每次用四至五錢,煎水去滓,臨服時(shí)沖白酒半茶杯飲下,日服二次。(《江西中醫(yī)藥》(8):49,1958)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龍眼樹皮
【出處】 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 Lónɡ Yǎn Shù Pí
【英文名】 Longan Bark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Dimocarpus longan Lour.[Euphoria longan(Lour.)Steud.]
采收和儲(chǔ)藏:全年均可采,剝?nèi)淦さ捻g皮部,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 龍眼 常綠喬木,高通常10m左右。具板根。小枝粗壯,被微柔毛,散生蒼白色皮孔。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連柄長15-30cm,或更長;小葉4-5對(duì),很少3或6對(duì),小葉柄長通常不超過5mm;葉片薄革質(zhì),長圓狀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兩側(cè)常不對(duì)稱,長6-15cm,寬2.5-5cm,先端漸尖,有時(shí)稍鈍頭,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兩面無毛?;ㄐ虼笮停喾种?,頂生和近枝腋生,密被星狀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質(zhì),三角狀卵形,長約2.5mm,兩面均被黃褐色絨毛和成束的星狀毛;萼片、花瓣各5,花瓣乳白色,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僅外面被微柔毛;雄蕊8,花絲被短硬毛。果近球形,核果狀,不開裂,直徑1.2-2.5cm,通常黃褐色或有時(shí)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體;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zhì)的假種皮包裹?;ㄆ?-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我國西南部至東南部栽培很廣,以福建、臺(tái)灣最盛,廣東次之,多栽培于堤岸和園圃,廣東、廣西南部及云南亦見野生或半野生于疏林中。
【性味】 苦;平
【功效與作用】 殺蟲消積;解毒斂瘡。主疳積;疳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煎水洗;或煅存性研末撒。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能殺蟲,可洗疳瘡。
2.《南寧市藥物志》:治疳積及疳眼;煅末止血,收斂生肌。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龍眼樹皮”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