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蘭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朱蘭 | 中藥圖典 |
朱蘭 Zhū Lán |
|
---|---|
![]() |
|
別名 | 斬龍劍、雙腎草、祖師箭、青蛇劍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主肝炎;膽囊炎;癰疽瘡毒;毒蛇咬傷 |
英文名 | |
始載于 | |
毒性 | |
歸經(jīng) |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 |
朱蘭(1867—1927),字小東,富陽春茗里(今富陽鎮(zhèn))人。祖、父均業(yè)醫(yī)。蘭幼承家學(xué),隨父習(xí)醫(yī),10歲即識中草藥百余種。及長,擅長中醫(yī)外科,有聲于時。
清光緒十四年(1888),杭州某道臺之子頸后生疽,水米不進。延杭城名醫(yī)潘新字、馬尚功診治,潘、馬皆謂“落頭疽”,非開刀不可。道臺出身行伍,聞“落頭”、“開刀”之語,大怒,將潘、馬逐出。后延朱蘭往治。道臺問:“是何癥?宜以何法治療?”蘭答:“此謂‘金龍(膿)瘡’,治法甚便?!奔匆圆赜谥搁g之手術(shù)刀劃之,疽破,膿血并溢。然后排膿、敷藥。并云:“此瘡如此一劃即愈?!弊源耍麚P杭城。時人謂其開刀“三不見”(不見刀、不見血、不見痛)。
朱蘭醫(yī)德高尚,凡遇貧困者求治,不計酬金;又于室前置笠帽一疊,如求醫(yī)者遇雨,任其取用。富陽知縣贈以“樂善好施”匾額。民國初,設(shè)診所于杭州太廟巷,專治各種瘡毒、痛疽,手到病除。名揚鄰近各縣,患者接踵而至。醫(yī)務(wù)之暇,以吟詠自娛,常與邑中名士郁華、朱邦彥等相唱和,有《寄靜草堂詩集》行世。
1927年,因患腎炎,不治而逝于家。
目錄 |
植物
朱蘭(Pogonia japonica Rchb.f)
蘭科 Orchidaceae
陸生蘭,高12-25cm。根狀莖短小。莖直立,纖細,在中部以上具1葉。葉長圓狀披針形。花1,淡紫色,唇瓣中部以上3裂,中裂片舌狀,邊緣由流蘇狀鋸齒,2條縱褶片具雞冠狀突起。分布于東北和長江流域以南各地,生于海拔450-2100m處的山坡地或草叢中?! ?/p>
中藥材
簡介
【藥名】朱蘭
【別名】斬龍劍、雙腎草、祖師箭、青蛇劍
【漢語拼音】zhu lan
【功效】清熱解毒
【科屬分類】蘭科
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450-3000m的山坡林下或山坡草叢中。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及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p>
動植物形態(tài)
朱蘭,陸生植物。高12-25cm。根莖短小,生3-7條細長根。莖直立,纖細,中部或中部以上具1枚葉。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急尖,長3-8cm,寬8-15mm。直立伸展?;?朵,淡紫色;苞片狹長圓形,先鈍或急尖,較子房長;萼片狹長圓狀近倒披針形,等長,長15-22mm,具5條脈;花瓣和萼片近等長,但較萼片寬,為3-4mm,具5條脈,唇瓣狹長圓形,基部漸狹,在中部以上3裂,側(cè)裂片較短,先端具少數(shù)鋸齒,中裂片長,舌狀,邊緣具流蘇狀鋸齒,從唇瓣基部至中裂片先端有2條縱褶片,褶片在中裂片上具明顯的雞冠狀突起;合蕊柱纖細,長約1cm,稍彎曲,上部邊緣稍微擴大?;ㄆ?-6月,果期8-9月。
其他
【性味】味甘;性平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朱蘭的全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朱蘭”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