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拿身草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大葉拿身草 | 中藥圖典 |
大葉拿身草 Dà Yè Ná Shēn Cǎo |
|
---|---|
別名 | 路螞蝗、粘衣草、山螞蝗、野毛豆、羊帶歸、白花餓螞蝗、餓螞蝗、水倒提 |
功效作用 | 活血,平肝,清熱,利濕,解毒。主跌打損傷,高血壓,肚炎,腎炎水腫,膀胱結(jié)石,過(guò)敏性皮炎,梅毒 |
英文名 | all grass of Lax-flower Tickclover |
始載于 | 《新華本草綱要》 |
毒性 | |
歸經(jīng) | 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 |
Desmodium laxiflorum DC
【藥 名】:大葉拿身草
【來(lái)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大葉拿身草的全草。
【功 效】:散寒止痛,溫化寒濕。
【主 治】:用于寒郁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痛、寒疝疼痛,痢疾。
【性味歸經(jīng)】:辛,溫。胃、大腸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一10克。或研末沖水服。
【動(dòng)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云南。
【考 證】:始載于《新華本草綱要》。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疏生山螞蝗 半灌木,高50-120cm。莖細(xì)瘦,密被平伏短柔毛。三出復(fù)葉,小葉卵形或橢圓形,長(zhǎng)5-17cm,寬3-8.5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圓形或淺心形,上面有疏毛,下面密被平貼短柔毛。腋生總狀花序或?yàn)轫斏鷪A錐花序,長(zhǎng)達(dá)28cm,花疏生;花萼長(zhǎng)2-3mm,萼齒披針形,密生長(zhǎng)柔毛;花冠紫色,龍骨瓣有皺起的附屬物;雄蕊10,二體。莢果長(zhǎng)2-5.5cm,密生鉤狀短柔毛,背腹縫線在節(jié)處稍縊縮,有4-12莢節(jié),莢節(jié)長(zhǎng)圓形?;ㄆ?-9月,果期10-11月。
|
出自A+醫(yī)學(xué)百科 “大葉拿身草”條目 http://www.wanqianlive.com/w/%E5%A4%A7%E5%8F%B6%E6%8B%BF%E8%BA%AB%E8%8D%89 轉(zhuǎn)載請(qǐng)保留此鏈接
關(guān)于“大葉拿身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wú)留言 | |
添加留言 |